文档介绍:工程项目融资发展及其风险浅析摘要:项目融资作为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近30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为大型工程项目筹集资金的卓有成效的手段,并且日趋成熟,受到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欢迎。由于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的特征以及采用项目融资的项目所需资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涉及方面多,因而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所以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规避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关键词:工程项目融资;发展历程;风险控制工程项目融资作为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为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发筹集资金的卓有成效,并且日趋成熟的手段。与传统的倚重借款人的公司资信及综合债务偿还能力的融资方式不同。项目融资同传统融资方式相比,一方面可获得较高的贷款比例。一般可获得65%~75%的项目资本需求量,一些项目甚至可以做到100%的融资。另一方面项目的贷款期限可以做到比一般商业贷款长,有的项目贷款期限可长达20年。一、工程项目融资的发展项目融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融资活动是美国一些银行利用产品的贷款方式为石油天然气项目融资,60年代中期以英国北海油田开发中使用的有限追索项目贷款为标志项目融资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被视为国际金融的一个独立分支,在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的能源工业繁荣时期,项目融资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成为当时大型能源项目国际性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80年代初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项目融资的发展进入一个低潮期,但是1985年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融资模式的完成,项目融资又开始在国际金融界活跃起来,并在融资结构、追索形式、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随后的30多年中,项目融资作为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为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发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在石油、煤炭、采矿、发电等一些大型基础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发达国家的项目融资活动开展较早,规模较大、融资结构安排也日趋复杂,较有影响的几个项目主要有:英法海峡隧道项目建设,项目发起人是欧洲隧道公司,项目期限为55年,筹集总额达到103亿美元,融资结构为85亿贷款,,建设方式为固定总价和目标总价合同,英国的Dartfold桥项目,项目发起人为欧洲几家银行,特许期限为20年,,,,建设方式为交钥匙分包。我国在80年代中期把项目融资引进企业界和金融界,并且在一些大型的国有和国外的投资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第一个采用BOT模式的项目是深圳沙头角B电厂。该项目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案例。1994年初,由福建泉州市民营企业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市政府授权投资机构按60:40出资,依法设立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兴建刺桐大桥,被称为国产BOT,开创了利用内资进行项目融资的先例。1995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外商独资广西来宾电厂二期项目,这是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试点项目。1995年8月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外商独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国内允许实施项目融资的范围。1997年4月6日国家计委、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执行办法》,规范了项目融资的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关于项目融资的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