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便秘
主讲:马剑颖讲师
病例一
患者刘某,女,50岁,大便秘结5年,约7-10日一行,大便干结如球,排出困难,需用开塞露甚至泻药以帮助排便,伴有异常怕冷,纳差,发落齿摇,腰酸膝软,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诊断?辨证?治法?方药?
一、概述
(一)概念
(二)源流
(三)范围
1、概念
病因病机: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
症状: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
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也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源流
《内经》
病名:后不利、大便难
病因病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
《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填胀,后不利”。
《素问· 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张仲景
病名:脾约、阴结、阳结
病机:寒、热、虚、实
治疗:苦寒泻下的承气汤
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
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
理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
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用塞肛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
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水不能行驶。
朱丹溪:
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涩。
明·张景岳:
将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认为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
清·《石室秘录》:与肺燥有关。
“大便秘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杂病源流犀烛》:与肾有关。
“大便秘结,肾病也。”
小结:古代医家对“便秘”的认识
病名:后不利、大便难、脾约、闭、阳结、阴结。
病因病机:寒、热、虚、实;津血不足;与肺、肾有关。
治疗:
承气汤类;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厚朴三物汤;外用塞肛法。
3、范围
西医学中功能性便秘属本病范畴,同时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