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银屑病 PPT.pptx

格式:pptx   大小:22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屑病 PPT.pptx

上传人:君。好 2019/2/18 文件大小:2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屑病 PPT.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银屑病刘丹丹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而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易复发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主要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脚整齐下延,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表皮和真皮中炎症细胞浸润,包括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二、病因及发病机制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皮细胞增生过度、角化不全,真皮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增生,临床表现为丘疹和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一)遗传因素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生是由患者易感性和患者所处环境两方面因素造成的。2010年中国六省市银屑病调查中,%有家族史,远高于自然人群,目前研究表明,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中,。目前共有11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被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收录,即PSORS1~11。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内,HLA-C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研究者还发现HCG9,C6orfl0,HLA-A和HLA-B/MICA等也可能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或位点。发现非MHC区域内rs495337,标记的ZNF313与银屑病显著关联,其中基因IL12B和IL23R在英国人群和中国人群中与银屑病的关联性均已被证实(二)免疫因素涉及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树突状细胞(ell,DC),肥大细胞(Mastcell,MC),内皮细胞等的固有免疫系统和以T细胞为主的适应性免疫系统。1、固有免疫又称为先天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DC,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MC,自然杀伤细胞(Natruralkiller,NK)及自然杀伤T细胞(NatruralkillerT,NKT)等,主要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募集白细胞到炎症区域发挥作用,一些固有免疫细胞还可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⑴DC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浆细胞样DCs(plasmacytoidDCs,pDCs)和髓样DCs(myeloidDCs,mDCs)。研究表明LC能诱导CD4+和CD8+T细胞分泌IL-22,IL-22能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从而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能够下调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相关的7种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正常分化,能够上调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前炎症因子而参与及放大炎症反应。pDCs:当活化或者濒死表皮细胞释放的自身DNA和RN***段与抗菌肽LL37形成复合物,刺激pDCs,产生大量的干扰素α(IFN-α),异常产生的IFN是病理性自身免疫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诱导了外周髓性树突状细胞(mDCs)的不断成熟,进而活化自身免疫性T细胞,导致皮肤炎症性皮损形成。抗菌肽LL37:其作为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中呈诱导性表达。其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过度表达是银屑病皮损中pDCs活化的关键因素。mDCs:这些细胞可能是在受到趋化刺激后从循环中迁移至皮肤产生IFN-α可诱导型NO合酶(iN-Os),并且促进Th细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而起作用。干扰素调节的DC(INF—DCs):是近年来发现一种新型的树突状细胞,它具有pDCs、mDCs和NK细胞的特征,TLR(Toll样受体)与表皮细胞释放的自身RNA结合促进INF-DCs成熟,产生大量IL-1β、IL-6、IL-12、TNF-α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