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廉洁小故事(二年一班)周恩来总理“罢宴”--由个人掏腰包,减轻别人的负担。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朱镕基总理“罢宴”——不离开宴会厅,单独吃工作餐。 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敢吃酒宴了。 温家宝总理“罢宴”——提前打招呼,谢绝摆宴自个吃。“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格言警句1、在是非面前要有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要有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要有悔过能力。2、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3、以最廉洁的行为从事最开放的事业。4、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5、名节源于觉悟,腐败止于正气。6、做人德为本,做事民为先,做官法为上。7、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8、清正在德,廉洁在志。9、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10、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饮,多则无益;米粟万种,仅三餐裹腹,无欲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