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的读书生活.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读书生活.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读书生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读书生活一我的读书生活是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的。八岁那年,该上学了,母亲用一块蓝土布缝了一个长方形的布袋,请对门邻居的付先生用粉笔在袋子中央写了两个字。母亲不识字,她在昏暗的灯光下就着那白色痕迹,穿针引线,一针一针地绣呀绣……终于绣出了“书包”二字。那白色的“书包”二字豁然、丰满、清秀、字字千金。它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母亲对我童年的梦境,幸福的祝福,是一首回肠荡气的母爱之歌。开学了,我提着书包,书包里放着一块嵌着木框的石板还有两根石笔,在母亲的目送下走出家门,上学去了。学校在村西大庙的三间西厢房里。上课铃声响了,我随小朋友进了课堂。这时一位装束古雅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看上去五十来岁,个儿不高胖胖的,黝黑的脸,蓄着短须。他身着一件宽大的黑色长袍,长袍外罩着古铜色锻子马褂,头上顶着青帽头,帽顶上缀着蒜瓣的红疙瘩结。一看便知他就是我们的先生。先生手里那根戒尺——杉木板子,令我望而生畏。“起立”!大学长发出口令,同学们扑噜噜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先生也在前边的讲台旁停下脚步。定眼看,只见前方正面墙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木制黑板,黑板上方横框上摆着孔夫子牌位。“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大家随着大学长的口令冲着孔子牌位一而再,再而三地行鞠躬礼。先生走上讲台自我介绍。他姓高,名文翰,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那时小学一年级设国文和写大字两门课。第一课是国文,打开课本,随着高先生一句一句的领读,我们高声朗读:“开学了,开学了,老师对大学说,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这就是我读的第一课书。从此,便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了……高先生对学生很严厉。他那个杉木板子,督堂时须叟不离,哪个不好好写字,谁个背不下书来,他就用那杉木板子示意你伸出手来,接着教室里便回响起“叭!叭!叭!”的责打声。每当这时,我的心总是随着板子声一缩一缩的,忙低下头读书写字,写字读书。真是打一儆百呀!1949年三年级那年,家乡解放了,我和穷人家的孩子得以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1951年寒假前初小毕业,春节过后便到离家三里外的西马庄读高小了。那时虽说解放了,但生活还是很困难。冬天一身破棉裤棉袄,一双石纳邦鞋,顶着西北风上学,手脚冻得生疼,手脚裂了深深的口子,流着鲜血。而吃不饱饥肠辘辘的时候也是有的。当时学习条件绝比不上你们今天这些农民工子弟。在高小我的读书兴趣渐渐浓了起来,除了必学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外,开始接触课外书。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琼崖游击队》,写的是海南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故事。接着又读了《新儿女英雄传》,至今书中的主人公牛大水的英雄形象还留在记忆里。在初中和后来到河北通州师范读书的那几年,课外书看得就更多了。大多是苏联的作品,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奥斯托拉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母亲》等。在河北通师临近毕业时,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班主任葛老师在我的毕业鉴定上给予了“手不释卷”的评语。我觉得过奖了,全当是一种鼓励。1959年,河北通师毕业后,我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由于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更由于父亲的去世,我终止了学业。离开师大的消息传到我的母校——河北大兴一中,学校李校长很快招我去了那里,做了一名语文教师。我自知资历不够,便很快报考了以吴晗为校长的北京电大中文系。电大的四年使我有机会更广泛的接触了文学,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家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