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教育学的一些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学的一些知识点.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1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学的一些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1902年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名产生于西周,但“六艺”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已产生。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朝的帝王对科举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元代将《四书》作为教育和考试的内容,开创科举新先例,并得到了后世的沿用。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意思是说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学生,这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的要求。,主要代表观点有“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礼记》中的《学记》,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13.“因材施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符合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广义的学****包括人类的学****和动物的学****狭义的学****指人类的学****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者的学****愿望或学****意向。它包括学****的兴趣、爱好和学****的信念等。: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指一种学****对另一种学****的影响,或****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对另一种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22、“师严然后道尊”出自《》。指尊敬教师才能尊敬他们所传授的学问23、“君子之教,喻也”出自《》。“喻”是启发引导的意思。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