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专题九戊戌变法第2课时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结果、影响)学案seven2012-3-【学习目标】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重点】1、戊戌变法的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学习难点】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学习过程】一、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潮);1、康有为两次上书;(1)康有为1897年上书;(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2)康有为1898年上书;(《》——施政纲领)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的坚定决心。(2)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延伸: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①不甘作亡国之君;②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2、百日维新;(1)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2)概况: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史称“”。3、内容:积极消极政治、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文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有一定落后性。二、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1、标志:戊戌政变。(1898)2、概况:旧势力:①解除翁同龢的职务②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③中央和地方大多高级官员抵制新政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慈禧太后训政新势力:①革支礼部两各尚书、四名侍郎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袁世凯真面目④游说列强支持落空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2)的出卖。(3)的软弱妥协。(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4)客观环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延伸: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国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改革途径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后有自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