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高教园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PPT -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报告.ppt

格式:ppt   大小:1,583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教园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PPT -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报告.ppt

上传人:nnyoung 2019/2/19 文件大小:1.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教园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PPT - 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报告.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教园区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周奇年  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室首先,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有效降低了单个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园区内数字资源往往存在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现象。就如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来说,各校图书馆均建有自己的数字资源库,每年投入不下百万元,超星电子书,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EBSCO等外文数据库均有三家以上图书馆在进行建设。表1统计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冗余度较大的部分资源,由此可见,资源浪费的现象在高教园区内是普遍存在的。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购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效益不仅仅指通过货币来体现的额外收益,还包括社会效益,比如读者时间的节省、服务质量的提高等。√√√√√√6万方学位论文库√√√√√√√7万方数字化期刊库√√√√√√√7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库√√√√√5万方科技信息子系统√√√√√5维普全文数据库√√√√√5国研网√√√√√√6中经网√√√√√√6中国资讯行√√√√√√6同方学术期刊库√√√√√√√√8EBSCO全文库√√√√√√√7SpringerLINK√√√√√√√7世界科学出版社电子期刊√√√√√√6其次,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由于各校的数字资源基本上都采用本馆管理模式,只对本校读者开放,服务对象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各校技术力量不均衡,部分学校设备与资源的投入不能发挥最佳效能,更不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无法满足高校的长远发展。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能从宏观上整合和调度各种资源,使高校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水平达到1+1>2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高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可从物理上联通高校之间的网络,从逻辑上搭建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从长远来看,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提高了园区内各个高校的竞争实力。目前整个图书馆事业都正进行着“数字化改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1]的建设以及业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都表明了共建共享将是高教园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2,3]。。(1)园区内各高校共建共享意识的形成共建共享使得“藏”与“用”的观念产生了转变。传统图书馆特别强调“藏”,只有“藏”才能“用”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如今开放的文献服务环境下,已不再强调“藏”,而是强调“取”。用户有信息需求,图书馆能为用户获“取”到信息就行,不一定要自己“藏”。因此,建设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观念,使园区内各高校达成“互助互利”的共识。具体工作包括校级之间的协调以及园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图书馆资源开放共享的协调、园区校级网络互通互联的协调、馆内及馆际子项目建设的协调等。(3)数字化共享服务平台的搭建现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框架基本上都采用了三层架构形式,例如CSDL[4]和CALIS。CSDL的架构充分体现了服务于人的理念,重在服务于整个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而CALIS是从构建完整的数字图书馆着手,三层关系中更多的体现了系统整合和具体应用。前者更多的结合了商用数据库引进和已有资源的利用,而后者更注重自建数据库和软件的开发。高教园区数字资源在标准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及系统完整性上,特别是行业标准方面,应尽量向CALIS靠拢,以便于将来与国家及省中心的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接轨。在此,我们初步给出一个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层次结构,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