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外友好往来教案示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情况(对日本、新罗、天竺等)掌握使学生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过程与方法分析原因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当时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原因归纳影响归纳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往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求同比较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推理意义通过分析佛教传播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的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崇敬伟人通过感受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译经生涯的艰难,使学生从心里崇敬这些勇于奋斗、贡献巨大的伟人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友好交往教学难点:隋唐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以及这种交往同今天对外开放的区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西天”)指出:它就是“天竺”(副板书),相当于如今印度、尼泊尔等国。设问过渡:唐僧到了天竺以后,怎样学习佛经?成绩如何?请看26页“导入框”和课文内容。指出:这件事说明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提问:唐政府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开放性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在中国。)影响如何?(这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指出:当时与隋唐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有日本、新罗、天竺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学生阅读27-29页有关的课文、插图、资料和注释,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标注答案:1、隋唐时期,有哪些人从日本来中国?(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等)2、根据28页“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3、那时唐朝赴日本的人当中,最有名的是谁?(鉴真)结合28页《鉴真准备东渡》图和30页“自由阅读卡·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图文,回答:4、日本朝野为什么那么尊重鉴真?(鉴真六次东渡,出生入死,不怕艰险的精神令人感动;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在佛教、建筑、艺术、医学等方面的文化,贡献巨大。)5、学生完成30页“练一练”: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谁?(D——鉴真)唐与新罗的关系学生阅读29页相关课文,根据老师的问题划书、回答:1、新罗位于什么半岛?(朝鲜)2、隋唐时期,哪些经济文化成就与新罗有关?(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新罗音乐流行于唐朝皇室和电间'>民间。)玄奘西游学生阅读29页相关课文,根据老师的问题划书、回答:1、玄奘到哪里取经游学?(天竺,那烂陀寺)2、玄奘取经回国翻译的同时,还以亲身见闻写成什么书?(《大唐西域记》)3、根据30页“动脑筋”:你知道“秦王”是谁吗?(李世民——后来称唐太宗)4、根据30页“活动与探究2”:《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