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书香润心田——《师德素养读本》读书心得.pptx

格式:pptx   大小:1,47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香润心田——《师德素养读本》读书心得.pptx

上传人:2112770869 2019/2/20 文件大小:1.4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香润心田——《师德素养读本》读书心得.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香润心田——《师德素养读本》读书心得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的确,一本好书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快感,是醍醐灌顶的觉悟,是甘露洒心的畅快。《师德素养读本》就是这样充满智慧、给人启示、四溢留香的好书。《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于诸欲德者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住民魂”师德风范不是虚无缥缈的象牙之塔,它是镌刻为师者内心的铮铮誓言,它是唤醒为师者仰望崇高、追求理想的黄钟大吕,他是汇聚为师者宁静致远,推己达人的生活浪花。总之,师德风范不但影响和塑造着学生的人生,更是为师者自省自励最理想的人格境界。这本读本既编录了《论语》中经典语录的阐释和感悟,又汇集了基层教学生态的智慧和良方。这本书既有精神层面的高点引领,又不乏指导现实工作和生活的活络真经,非常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为我们开阔眼界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播撒愉悦教学阳光一日,禅师从野外采回一颗菊花,便把它种在禅院里。到了第三年的秋天,整个禅院都长满了菊花,简直成了菊花园。花香宜人,山下的村子都能闻到香味。于是,村民们便上山来欣赏菊花,他们都忍不住赞叹,并且向禅师要求采回几朵花回去种在自己的庭院里。在得到禅师的同意后,他们就立刻动手挖花根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如此美经过多长时间,禅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没有菊花的院子里显得是那样的寂寞,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后,对着禅师感叹道:“真可惜,原本应该是香味满院的。”禅师笑道:“这样更好啊!三年后可是一村菊香。”“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他人一起分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幸福。”感悟:懂得施予的人才会真正感到幸福。这种施予的幸福,是独享者永远无法体会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都在你我的心中,我们的心有多大,我们的幸福就有多深。教育的真义是使人幸福。教师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让我们敞开心灵,共同追寻,共同追寻我们教师的幸福吧!有一天,我在改学生的日记,万XX是这样写的: 上周星期四,我在学校玩时,不小心把手弄伤了。王老师知道后,来到我面前,亲切地问:“这是怎么弄伤的?”我说:“是我自己不小心弄伤的。”老师听了后,把我带到办公室,拿出万花油,轻轻地给我涂在伤口上。那一刻,我十分感动,我觉得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我轻轻地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看完这篇日记,我的眼睛模糊了!即使是我们的一点点举动,孩子却感激不已!此时此刻,我们能不幸福吗? 有一天,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还没坐稳,曹XX已到我身边,我还以为他来“告状”呢,还没等我开口,他先说了:“老师,您给我们上课,您辛苦了!我来给您捶捶背。”说完就马上“动手”了。有这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我们能不幸福吗?,搭建师生成长平台现实中,很多学生怕老师,在老师面前胆怯,紧张,不敢同老师交流,如果教师能够保持一种宽容、理解、接纳和支持的态度,与学生实现平等、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就能由内而外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亦师亦友共成长在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教育时,一是要有耐心,既是对学生的想法感到荒谬也不可急躁,相反,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想法,循循善诱,把正确的意图教给他们。二是从有利于他们完成的角度提出要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带这个班时,我发现刘XX什么都不会,每每留学生单独辅导,一定会有他,从此他成为我特别“关注”的学生之一。我尝试各种方法提高他的成绩,,但始终没有成效,让我头痛极了。一次,在与其他老师沟通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除了知道刘XX在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外,其它我一无所知道……作为教师的我犯了最大的错误--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通过多次与家长和其他老师沟通,了解到许多刘XX在家中的生活及其在学校的其它情况;并且随时对其进行观察,使我了解到刘XX是个单纯、懂事的孩子,但是自理能力极差,在家中一切琐事都有父母打理。三年级的学生了,刚学系鞋带,早晨还要妈妈帮忙穿衣服……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父母的过度呵护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对症下药,首先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并且达成共识,从刘XX的生活、学习两方面入手,培养其自理、自立、自主能力。果然,刘XX有了变化,上课时眼睛明亮了,下课后桌面总是整整齐齐,成绩也不断提高,我为学生的转变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