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2/2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了,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或者更远可以到我的父辈的中学时代,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都为所有编写者亲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篇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这次再学****就需要换一个角度,它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中所具有的童真、童趣,挖掘他对生活情趣的感受。同时我个人认为编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 2、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我”成长中的童真、童趣。【教学重点】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主题。【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设计流程】 1、快速朗读,整体感知。 2、小组交流信息及感受。 3、细读课文,巧设疑问。 4、重点品读,以读促写,欣赏提高。【布置预****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上网查阅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 1、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2、读写结合法: 以读促写、突出“语文的应用性”。 3、谈话法、演示法: 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性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二、预****检查(主要采用小组形式检查) 预****1、2的任务:小组长抽查生字(8个)词语(3个)。预****3的任务,先小组交流,再班级汇总,教师帮助明确后,主要是,让学生走近鲁迅,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把他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预****4的任务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可让小组齐读加以巩固。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从题目入手,讨论: 从文章的题目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 2、速读课文,考虑: 作者是借助什么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 (过渡段) 3、朗读过渡段,思考: 其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 4、深入揣摩: 作者既然如此依恋百草园,是什么让他割舍不掉呢?请你找出他留恋的东西? 注意:老师可对如下内容进行精读训练: ⑴精读第②自然段: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写全段,并举例说明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揣摩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讨论完毕后可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特别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的仿写,并在全班交流。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抓住景物特征,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⑵学****两个自然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段落并积极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在课堂上继续安排仿写练****用至少5个动词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