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酒精性肝炎治疗方法
酒精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戒酒。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者应住院卧床
休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本病患者应摄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富含热量及镁和锌的营养膳
食。由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糖原贮备降低,进食减少可导致蛋白质分
解代谢增强。但病情严重者、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限制了热量的
摄入,因此,可通过肠道外途径静脉滴注含有支链氨基酸的复方氨基
酸、糖和少量脂类的溶液。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减轻负氮平衡。有报
道可提升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清胆红素,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根据免疫机制研究认为,皮质类固醇可通过调节细胞因
子,非凡是白细胞介素Ⅱ和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和释放,改善酒精性
肝炎的炎症反应。对重症患者有肯定疗效,对并发有肝性脑病患者可
显著降低病死率,但对轻症患者效果不明显。以胆汁淤积为主的酒精
性肝炎的女性患者,每日40mg 强的松应用一个月后则有益处。但由
于皮质类固醇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因此,有败血症、糖尿病
和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应慎用。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丙谷转氨酶高谷丙转氨酶
(PTU)
有研究报道乙醇代谢期间肝脏氧耗量增加。甲状腺切除和丙基硫
氧嘧啶可以减轻缺氧对中心静脉四周的损伤。酒精性肝炎应用 PTU 可
提高近期及远期生存率,但也有研究表明PTU 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并
且可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此,此疗法在广泛应用前尚需进一步研
究加以证实
发病原因
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及肝损害的严重程度与酗酒的时间长短和
剂量都存在线性正相关。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我国,严重
酒精性肝损害在女性中有增加的趋势。酗酒者中约10%~20%有不同程
度的酒精性肝病。90%以上乙醇在肝内进行氧化代谢生成乙醛和乙酸。
乙醇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酶氧化过程中,以及乙醛氧化为乙酸盐或
乙酰辅酶 A 时,均可致 NAD 还原为 NADH,致使细胞内环境处于还原
状态,从而干扰了糖、脂类和一些中间代谢环节。糖原异生减少、脂
肪酸及甘油三酯合成增加、草酰乙酸还原生成苹果酸使羧循环活性减
弱等可出现低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内脂肪堆积并干扰能量代谢。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可促进高尿酸血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乙醇和乙醛
对肝脏有直接毒害作用。长期酗酒可增加常用药物、某些维生素、环
境中肝毒性物质及致癌物的肝毒性作用。
病理改变
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现为三部曲: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
化,且三者常有重叠存在。酒精性肝炎的组织学特点为急性或慢性肝
脏炎性病变,有肝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乙醇性透明小体(Mallory
小体)、小叶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胆汁淤
积。终末肝微静脉四周纤维化或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可发生在肝硬化之
前导致门脉高压。Mallory 小全是酒精性胆炎的特异性病变,但也见
于某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印度儿童性肝硬化、小
肠旁路术后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小体是由于胞浆内纤维蛋白沉积
所致,表现为肝细胞四周出现外形、大小不一的高密度嗜酸性物质,
可含有少量的脂肪。Mallory 小体直径为2~3mμ,呈丝状、不规则状
环绕或马蹄形分布于肝细胞核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