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环境质量评价学03.ppt

格式:ppt   大小:4,080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质量评价学03.ppt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2/20 文件大小:3.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质量评价学03.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 (三)主讲:冯流**三、河流水质模型1、,要经历垂向(水深方向)与横向(河宽方向)混合阶段垂向混合属于三维混合问题,完成垂向混合所需距离短横向混合属于二维混合问题,完成横向混合所需距离长横向混合完成后,断面污染物浓度将维持均匀分布,在此之后为完全混合阶段,属于一维混合问题混合驱动力为分散作用的贡献。河流系统中,分子扩散贡献最小,湍流扩散次之,弥散作用贡献最大。但三种作用往往同时发生而难以区分,实际中常以弥散作用代表三种作用的总和****Q混合过程段(L)排放口完全混合段背景河段HJ/-93推荐的经验公式B为河流宽度;a为排放口距岸边的距离;u为河流断面平均流速;H为平均水深;g为重力加速度;I为河流坡度L也可以根据下表经验数据进行估算**L=河水实际流速×完全混合所需时间**,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L为t时刻含碳有机物的剩余生化需氧量;L0为初始时刻有机物的总生化需氧量;K1为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常数,也称为耗氧系数**耗氧系数的温度变化特征K1是温度的函数,通常以20C时的降解速率常数K1,20为基准,任意温度T下的速率常数K1,T为:为温度系数,(T=10C~35C)实际水体环境中耗氧系数的估计实验室测定值修正法河流采用如下公式修正湖泊、水库可直接采用实验室测定值两点法**I为河流底坡坡度;u为河流断面平均流速;H为平均水深;K1为实验测定值LA、LB分别为上下游断面处的BOD浓度;x为两个断面间的距离;Qp为污水排放量;为混合角度;rA、rB分别为A、B点至排放口的距离**多点法Kol法m为测点数,xi、ri为i点到排放口的距离,ci为i点污染物浓度,为径流系数DO1、DO2、DO3、DO4分别为河流等距离断面1、2、3、4的溶解氧浓度**:式中,C为河流中溶解氧浓度;Cs为河流中饱和溶解氧浓度;KL为质量传递系数;A为气体扩散的表面积;V为水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