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5/10/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烽火中学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主讲人:胡天勇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  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通过粪-口途径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病***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预防措施:
1、流行期间,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惯
    5、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冬春两季高发,具有高度传染性。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患者一般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