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术鉴赏课程作业学生姓名:所在学院:班级:学号:论文题目:试论艺术作品的表现与再现性2010年6月论艺术作品的表现与再现性摘要:艺术是有意味形式的,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的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反之则是画画而已。艺术形式的“意味”是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并赋予不同事物以不同意味的东西,它既可是具象又可是抽象的。,。本文分别从艺术作品的表现性与再现性两个方面来阐述观点,分析它们的优劣,再得出结论,即表现性与再现性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艺术表现性再现性主观情感客观物象正文艺术来自于生活,艺术的真实却不等同生活的真实。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再现和表现相结合的感觉、思维、认知、再创造过程。自然客观物质运动变化有规律而不包含“精神”。通灵感物,却表达了两个方面的结合,万物和万物之灵是客观存在方面。这里的通和感则是人类的行为。通者,沟通、通达、通哓;感者,感触、感受、感悟,动人心也。无不表现为自我和身外、自我和心外,艺术家心灵和万事万物之灵(比如形式规律、自然规律、人生规律等等)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艺术作品的表现性表现艺术——强调主观情感,不循规蹈矩,不机械模仿,不求绝对真实效果,而把扎实的基本功隐藏在背后,只充分利用基本功而不会滥用基本功。并能充分运用各种符号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趣,由于表现艺术摆脱了服从客观物象的束缚而得以充分显现它的意味,使之不断能创新。“表现性”用美学语言来说,就是包括旨趣在内的专业媒介特征,是主体观念和表现材料外在统一规律的结合,也是绘画的专业特征,这是与模仿自然形、色相联系而又相对立的概念,它并不抵制再现,却又不允许完全模仿,是一种形式规律,形式功能。任何艺术都必然会受到艺术表现的影响,即使在再现性作品里,也总是涌动着表现的血液。离开了表现,任何再现的艺术都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可能的。正如近代艺术评论大师克罗齐所言:艺术就是表现。表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心理角度理解,表现是人的内心情感状态通过一般能够被他人感觉的动作或者表情呈现出来的。艺术表现可以说是艺术家的内在情感状态精神世界通过艺术形式如作品传达的种种感觉信息。显然有表现不等于有艺术,正如有再现不等于有艺术。但是却没有无表现的艺术,因为艺术创作、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创造和表达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再现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再现的手段。二、艺术作品的再现性再现艺术——以客观物象去描绘,虽然也有加工改造,也有主观表现因素在内,但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中的物象还是基本吻合。画得最好,功夫最深也不过是千篇一律,真可谓画之辛苦,看之无味,尤其是那些专事描绘客观物象平庸的作品中,形式意味甚至是不存在的,早已被客观事物表象所掩盖扼杀了。再现性艺术创造的艺术世界与我们视觉感受的客观世界一致。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物象和人类社会,都有各自的形态、状貌、结构、色相、质料以及精神、动态特征。再现性艺术,就是着重反映客观世界的这些特征,所以我们欣赏时,也要注意艺术形象对这些特征表现得如何。再现性艺术尊重客观世界,将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放在次要地位,作画时尽管情绪激动也不让笔触、色彩任意放纵。再现性艺术也重视形式美,虽然对形象的加工改造和画面的形式处理也久经推敲,但最后让观众首先看到的仍是表现真实感的形象和所表现的情节内容,不使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