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皇城保护规划 目录1     总则2     规划依据3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4     规划范围5     皇城的性质和历史文化价值6     土地分区和特征7     土地使用功能规划8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9     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的保护和利用10   城廓、城墙、坛墙11   水系12   绿化13   道路和胡同体系14   建筑高度控制15   保护与更新方式16   市政设施规划17   环境整治的实施 《北京皇城保护规划》文本 1                          为加强皇城的整体保护,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皇城是北京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循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法规、规定执行。      本规划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执行;如有重大调整,须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87年6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1993年10月)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1999年4月)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年9月)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1994年)      《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2001年3月)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4月) 3                                   把皇城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特别是搞好故宫等重点文物的保护。      正确处理皇城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皇城内新的建设要服从保护的要求,保证皇城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的延续。      要用辨证和历史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皇城的发展和变化,区别和慎重对待已有新建筑。      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努力改善皇城中的居住、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               整体保护与分类保护相结合,最大限度保存真实历史信息的原则。      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整治、改善和更新的原则。      逐步、适度疏导人口的原则。      严格控制皇城内建设规模的原则。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4                          皇城的规划范围为东至东黄(皇)城根,南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