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金华民间文学概述.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华民间文学概述.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2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华民间文学概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间文学,作为一项文化遗传,在金华(古称婺州)有着悠长的历史,他们是金华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当中智慧的结晶,有歌谣、有神话、有谚语,内容不一而足,但在总体上都是反映了金华人民的疾苦和欢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金华的民间歌谣金华的歌谣中,有描写日常劳作的劳动歌谣、生活歌谣,也有对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赞美或者讽刺的时政歌谣,有的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情歌,有的是小曲小调的生活歌谣和儿歌。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就曾经记录过不少极富民歌韵味的作品。如《采莲歌》:两村姐妹一般娇,同住溪边隔小桥。相约采莲期早至,来迟罚取荡轻桡。人在花中不觉香,离花香气远相将。丛中悟得勾郎法,只许郎看不近郎。“初唐四杰”骆宾王曾经给金华歌谣留下一段逸事。据《朝野佥载逸文》记载:“唐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宾王足踏壁静思,食倾,乃为谣曰: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炎大喜,遂与敬业合谋。扬州兵起,炎从内应。”这段文字虽无正史印证,然里面的歌谣与现在仍流传在金华境内的诸多儿歌开头相似。如“一粒豆,两花开,磨起豆腐白皑皑”,“一朵花,两朵花,结出一个大南瓜”等。这一类的歌谣还有很多,如“一粒星,独独停。两粒星,挂油瓶。油瓶漏,好炒豆。炒豆香,好种秧。秧无肥,好种梨。梨有核,好种大栗。大栗三层壳,种菱角。菱角两点尖,敲锣敲鼓落兰溪。”歌谣稚朴无华,却层层递进,通过披星戴月的劳作,通过豆、秧、梨、栗、菱角等作物、果实,抒发了农民的生活***。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个跳跃,将菱角与毗邻兰溪之水,愉悦地联接了起来,显得很有韵味。还有一首也是这样流畅跳跃朗朗上口的,让人过目难忘:“天上星!斗!地下猪!狗!塘里菱!藕!儿童爬!走!妈妈房里茶!酒!山里松蒲生成纠。”金华的情歌也很有意思,有首歌是这么说的,“姐在园里摘石榴,郎在园外掼石头。你要石榴给两个,不要园外轻骨头。”充分展现了有情男女间那种俏皮又率真的感情。二、金华神话概述金华地区的神话故事,最出名的应该是黄大仙了。黄大仙生于公元328年,擅长炼丹和医术,赠医施药,普济劝善,为世人所敬仰,因此民间素有祀奉黄大仙的****俗,现在港奥台和东南亚一带的海外地区都有非常兴盛的香火。传说黄大仙原名黄初平,约于公元328年于浙江省金华县兰溪市出生。他十五岁得仙翁指示开始学道,并在赤松山一石室中修炼,潜心修道,40年不食人间烟火,最后修得法道。传说他有叱石成羊的本领。他得道后,在民间惩恶除奸,赠医施药。因为他隐居于赤松山,故又称为赤松仙子。《聊斋志异》中最著名作品之一的《聂小倩》就采用了金华民间的叫《画皮》的鬼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宁采臣这么一个为人豪爽洁身自爱的书生,有一次他坐在金华一座庙里,同坐的还有一个叫燕赤霞的书生,有奇异的收妖的本领。一女鬼夜里前来勾引宁采臣,被他严词拒绝。第二天,有两个兰溪的过路人在隔壁离奇死了。当晚,女鬼又来,告诉他自己叫聂小倩,被恶鬼胁迫,求他帮助自己脱离苦海。宁采臣按小倩说的把她的尸骨迁到了里自家不远处。小倩随他回到家中。宁采臣妻死后,宁采臣娶小倩为妻。一天,小倩告诉宁采臣说金华的妖怪就要来寻仇了,于是宁采臣拿出燕赤霞给他的辟邪的牛皮袋挂在床前,而这时小倩已经有了人气,不再害怕辟邪的东西了。第二天晚上,妖怪果然来到,被收服在牛皮袋里化作了数斗清水。后聂小倩为宁采臣生得二子,皆有功名。三、金华****俗传说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