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抗滑桩排第五章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1抗滑桩一般布置于滑坡体厚度较薄、推力较小,且嵌岩段地基强度较高地段。采用抗滑桩对滑坡进行分段阻滑时,每段宜以单排布置为主,若弯矩过大,应采用预应力锚拉桩2抗滑桩桩长宜小于35m。对于滑带埋深大于25m的滑坡,采用抗滑桩阻滑时,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一般规定:3抗滑桩间距(中对中)宜为5~10m。抗滑桩嵌固段须嵌入滑床中,约为桩长的1/3~2/5。为了防止滑体从桩间挤出,应在桩间设钢筋砼或浆砌块石拱形挡板。在重要建筑区,抗滑桩之间应用钢筋砼联系梁联接,以增强整体稳定性第五章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4抗滑桩截面形状以矩形为主,~,~。当滑坡推力方向难以确定时,应采用圆形桩。5结合移民安置的实际需要,对滑坡进行“开发性”治理,应尽可能利用抗滑桩形成平台,为移民迁建提供建筑场地;6抗滑桩按受弯构件设计。对于利用抗滑桩作为建筑物桩基的工程,即“承重阻滑桩”,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进行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沉降、水平位移和挠度验算,并须考虑地面附加荷载对桩的影响。、特点及适用条件木桩材质钢桩打入桩成桩方法静压桩1类型钢筋混泥土组合就地灌注桩打入桩静压桩就地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机械钻孔人工挖孔第五章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单桩结构排桩断面群桩有锚桩工字形桩圆形桩方形桩矩形桩椅式桩门式刚架桩排架桩锚杆锚索变形弹性桩刚性桩第五章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第五章抗滑桩的设计与施工木桩:最早采用的桩,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方便、易于施工,但桩长有限,桩身强度不高,一般用于浅层滑坡的治理、临时工程或抢险工程。钢桩:强度高,施打容易、快速,接长方便,但受桩身断面尺寸限制,横向刚度较小,造价偏高。钢筋混凝土桩: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可打人、静压、机械钻孔就地灌注和人工成孔就地灌注,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2特点及适用条件排架桩:转动惯量大,抗弯能力强,桩壁阻力较小,桩身应力较小,在边坡推力较大,软弱地层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有锚桩:锚可用钢筋锚杆或预应力锚索,锚杆(索)和桩共同工作,改变桩的悬臂受力状况和桩完全靠侧向地基反力抵抗滑坡推力的机理,使桩身的应力状态和桩顶变位大大改善,是一种较为合理、经济的抗滑结构。但锚杆或锚索的锚固端需要有较好的地层或岩层,对锚索而言,更需要有较好的岩层以提供可靠的锚固力。桩群:承受更大的滑坡推力。(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即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同时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不从桩间挤出;(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断面要有足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规定要求;(3)桩周的地基抗力和滑体的变形在容许范围内;(4)桩的埋深、桩间距、桩结构尺度、断面尺寸要合适、安全可靠,施工方便、造价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