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朝阳区志第七编交通邮电 - 北京朝阳.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朝阳区志第七编交通邮电 - 北京朝阳.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2/22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朝阳区志第七编交通邮电 - 北京朝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朝阳区志第七编交通邮电第七编交通邮电自唐、辽、金、元以来,辖域内坝河、萧太后河、温榆河、通惠河先后开通漕运。清后期,由于水源不济,加上铁路交通发展,水运废止。1916年,辖域内开始有环城铁路和朝阳门站、东便门站。新中国建立后,铁路事业迅速发展,途经辖域的主要干线有京包、京承、京秦、京坨4条线路,大小客货站7个。1955年,建首都机场。经多次扩建,1995年占地961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港。新中国建立前,辖域内没有公共汽车,百姓出行多为步行或乘马车远行。1995年底,辖域内行驶的公共电汽车线路上百条,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新中国建立初期,辖域内没有邮电机构设置,居民信件邮包均由东四邮电局投递,电信由城区三个局所提供。1956年,朝外神路街东郊区政府院内新建电话支局,初装共电式交换机30门。1995年底,辖域内邮电局达16个,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共有电话局14所,支局11所,实有电话用户325600户,主线普及率239%。第一章漕运坝河又称阜通河。位于辖域中部,系温榆河支流,属北运河水系。水源为北护城河水和北土城河水,西起光熙门,流经香河园、太阳宫、将台、酒仙桥、东坝和楼梓庄地区汇入温榆河,全长216公里,宽61米,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古代为高梁河下游一条支流。自唐、辽、金等朝代起建堰坝通航漕运,并设置河官专门管理。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开浚为大都北线运粮河,筑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7处以通漕运,得名坝河。郭守敬对坝河实地勘察并大规模改造治理,扩大漕运能力,并沿河建仓20余座以配合漕运用以储备。这一时期漕运最为繁荣。全年通航240日,日运粮4600余石。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沿河又建仓7座,贮存京城所需粮草及建材物资。清后期水源不济,淤塞失修,遂丧失漕运能力。萧太后河位于辖域南部,凉水河支流,属北运河水系,以辽代圣宗之母萧太后命河名。源于东南护城河水,流经南磨房、十八里店、豆各庄、黑庄户等乡进入通县境内,于张家湾汇入凉水河。境内长1385公里,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是辽代疏浚的蓟水漕运河道。辽据幽州,将蓟城改为南京(今北京南部),当时所需粮草、物资皆由坝河、高梁河漕运白莲潭(积水潭),再由陆路南运到城内。疏浚蓟水后漕运可直达南京城下。到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金(蓟)河水量丰沛,足可以浮航漕粮大船。元代建都后都城北移,这条漕运河道转变为排水河道。温榆河又称榆河。古称灅(纝)余水,后“灅”(纝)讹“湿”(原字为繁体),“湿”又讹为“温”,余、榆音同,世遂称温榆河。位于辖域东北部边界,属北运河水系。水源于昌平军都山流经昌平、顺义、辖域至通县北关闸。辖域内长22公里,河道上宽108米,底宽78米,流域面积815平方公里。元代开浚为漕运,后因通惠河开通而衰落。明隆庆六年十月(1572年12月)奏请开浚温榆河以通水运。万历二年(1574年)竣工投入使用,年漕粮4万石。清康熙年间开浚温榆河下游河段通漕,光绪年间废弃。沿河设有粮仓。金盏村、辛堡村曾设义仓贮粮。通惠河位于辖域中部贯穿东西,属北运河水系。水源为东便门南护城河水。流经建外、高碑店、三间房、管庄至通县卧虎桥汇入北运河。全长21公里,辖域内长16公里,宽20—50米,流域面积63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3000立方米/秒。辽、金时期即用于漕运。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建言:引白浮泉水经瓮山泊(昆明湖前身)至积水潭向南注入运粮河道直达通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王家庄建籍东闸,有上下二木闸,俗呼二闸,同年建郊亭闸、杨尹闸。至元三十年(1293年)开浚后,岁漕粮百余万石,粮船可抵积水潭。元贞元年(1295年),籍东闸更名庆丰闸,郊亭闸更名平津上闸、平津下闸,杨尹闸更名溥济(又作普济)闸。至顺三年(1332年),庆丰闸改为石闸。元末漕运衰落。明正统三年(1438年)五月建大通桥闸。成化十二年(1476年),平江伯陈锐疏浚通惠河,漕船曾至大通桥下。嘉靖六年(1527年),御史吴仲上疏请修通惠河。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吴仲受命疏浚动工,五月完工,基本依照郭守敬自昌平白浮泉引水路线并广收北山、西山诸水,截沙河、温榆河水,增大水势。是年运粮200万石,省脚价银12万两,治河所费银7000两。是年,并庆丰闸二闸为一。嘉靖九年(1530年),吴仲进呈自纂《通惠河志》。嘉靖十二年(1533年)始刻《通惠河志》。隆庆五年(1571年)增订《通惠河志》。志分上下两卷,内容有通惠河考略、闸坝建置、公署建置、修河经用、经理杂记、夫役沿革、部院职制和《通惠河源委图》、《通惠河图》。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庆丰闸以上修建新闸,利用旧排水沟加以开浚通达东护城壕,并在朝阳门外东壕建回龙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