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2/22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拿来主义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拿来主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拿来主义》。一、说教材(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在新课程中仅存的一条命。所以提到他的地位,我觉得它是现在高中生窥见鲁迅杂文的最后一眼。从另一方面讲,《拿来主义》是新课程中唯一的典型的议论文,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在文中都有体现。(二)  教学目标及确定根据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2、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3、 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学****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4、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5、 理解主题,探讨“拿来主义”在当代的文化意义。(三)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2、 学****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二、说学法(一)  分析学情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是多有学****但是对于杂文,确实第一次。尤其在现在淡化文体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议论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至少没有形成议论文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一方面教授本课的基础上,交代夯实议论文相应的知识。(二)  学法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法、学法:(1)教法:提问式教法、小组讨论法、诱导研读法、(2)学法:课前预****法、课堂探讨法、课后练****法此外,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三、说教法编者提出: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挈领法”教学四、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包括: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论证的内在逻辑性。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设置导语如下: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即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也就是说教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故我决定从如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从“果”入手,切中要害 问题:“拿来主义”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第1题的设置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抓住要点,同时为第2题的提出做铺垫;第2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识台阶。  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 问题分为三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