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课“孝”在菁菁校园【心灵氧吧】镜头一:张华上课经常迟到,为此没有少挨老师的批评。一次上英语课,张华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张华认为个个老师都批评他,与他过不去,就和老师顶撞起来,并说:“从今天起,我不听英语课,不做英语作业,考英语交白卷,看你把我怎么样?”镜头二:初三(10)班李硕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每次到食堂买饭,他总是挤到前面,说“快让开,让我先买,我还有好多题没做呢。”镜头三:梦瑶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她谦虚地问班里一位学习最好的男同学:“打扰一下,这道题我不太明白,你能帮我讲讲吗?”这位男生正准备去打篮球,不耐烦地接过题来瞅了一眼,露出鄙视的眼神,大声讥讽道:“哈哈!这个容易的题你都不会,真是个白痴!”我的感想【孝心放在镜】一、尊敬老师中华民族从古就形成了“尊师”的传统,古人甚至将老师同“天地君亲”并提,给以极高的地位。苟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又曰:“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邓小平同志说:“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尊重教师呢?1、相遇初末两次见老师,周周重视须牢记。停下脚步先问好,面带微笑鞠躬礼。其他时间再见面,点头挥手即可以。就是说,天天遇见老师,每次都要行礼问好。不同的是,星期一入校和星期六离校的见面、告别要郑重地、正式地行鞠躬礼,其他时候见面可行点头礼、挥手礼。相遇老师大门口,老师先走我慢走。主动开门以手扶,跟着再将门轻扣。相遇老师楼梯口,老师先行上下楼。若想超行先招呼,侧身赶紧快步走。进入老师办公室,敲门注意要轻柔。进门行礼和问好,礼貌周全不遗漏。离开之前要请示,得到允许再告别。公共场所见老师,主动让座当帮手。北宋时,河南有两位名望很高的人,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就是他的兄弟程颐,俗称“二程”兄弟,他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当时有位名叫杨时的人,非常倾慕程颢的道德文章。有一年,程颢到杨时为官之处讲学,正值杨时奉命调任,但他宁可辞官不做,坚持要拜在程颢门下。杨时向程颢请教了许多问题,获益匪浅,当他考试时,程颢目送他并对旁人说:“我的学术后继有人。。”四年之后,程颢去世了,杨时又拜程颐为师。这时的杨时,已经40多岁的人了。一天中午,他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需请老师解答,于是他约一个叫游酢的同学一起去请教老师。到了程府,只见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就不声不响的站在大门外等候。那天刚巧下着大雪,当程颐午睡醒来,发现二人站在门外,连忙请他们进屋。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尺把厚了,杨时和游酢的身上也都披着厚厚的“雪衣”,再看看他们两人站过的地方,已经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由于杨时的尊师好学,后来他成为了著名的学者,与吕大临、谢良佐、游酢并称为四大弟子,并且官至龙图阁大学士。后人常用“程门立雪”来比喻求学心切和对老师的尊敬。2、上课老师进教室,大家要起立,施行注目礼,身体要站直。老师讲课时,集中注意力,眼睛看前方,目光莫游移。认真听讲解,举手答问题,声音须洪亮,眼睛望老师。真金无赤足,老师亦有失,委婉提出来,切莫乱评议。这就是说,为了配合老师的授课,课前最好能预习上课内容,并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物品。老师若有错误,在举手得到允许后提出,或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少年时就喜好书法。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秀才,字写得非常好。米芾拿了自己的临摹作品,兴冲冲地前去拜师。秀才看了米芾写的字后说:“跟我学字可以,但你得用我的纸来练字,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芾想:“这不是为难我吗?”但又求学心切,所以苦苦央求母亲。母亲当了自己的首饰,凑足了五两纹银。面对这张贵重的纸,米哪敢轻易下笔,拿着字帖,翻来覆去的琢磨,直到每个字都了然于心。在秀才的催促下,米芾写了一个“永”字。说来也怪,米芾发现以前写的字,没有哪一个赶得上这个字。他终于明白了:过去练字都是随随便便的,没有用心去写,这回因为纸太贵了,所以反复琢磨,从而悟出了写字的真谛。几天后秀才告别,留给米芾一个小包作礼物。米芾打开一看,里面正是他买纸的五两纹银。3、交谈遇到疑难和烦恼,找到老师把心交。注意语言要得体,师生投机把天聊。这就是说,选择适当的时间和老师交谈,不要打扰老师工作或影响老师休息。一天,孔子的学生陈无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你爸爸那里受过特别的教育吗?”伯鱼说:“没有。”陈元不相信,伯鱼想了想说:“如果要说有的话,就只是那两件事了。那天,我爸爸独自一人站在中庭里,我从那儿过,他把我叫住,问我:你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接着说:不把《诗》学好,你会连话都说不好的。我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