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9/2/23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大外字〔2016〕100号签发人:李华军中国海洋大学关于报送《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的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根据贵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研讨培训班纪要的通知》(教外司综〔2016〕855号)要求,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需求,审议形成了《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现报送贵司备案,请审核。特此致函。附件: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中国海洋大学2016年8月23日(联系人:李卫东电话:0532—66782436)附件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全球视野、开放胸怀、共赢发展的原则,深入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务实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提质增效,提升学校办学和国际竞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顺利实施,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动力支撑,特制定国际化战略规划(2016-2020)。一、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与不足2012年1月,学校九届五次全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意见》,把国际化战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推动实施。五年来,学校国际化融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合作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互动提升,面向国际办学能力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为做好新时期对外开放办学奠定了基础。(一)主要成效汇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通过国家、学校人才工程和4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组建了物理海洋、水产、海洋药物、海洋化学等十余支国际科研、教学创新团队,获得了友谊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拓展和深化与世界一流涉海院校的战略合作,建成了中德海洋科学中心、中英海洋战略联盟等一批高层次科教合作平台,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培养海洋领域博士研究生、联授博士学位,合作支撑平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着眼全球海洋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与东盟及各大洋海洋岛国的合作,建立了中国—东盟海洋教育培训中心,加盟北极大学和国际南极学院,交流领域不断拓展。推动国际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了海洋科学、法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4个全英文授课本硕项目,开展了一批联合培养及短期交流项目,学生国际视野大幅拓展。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发起和参与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等国际或区域重大科学计划,执行了一批国际或双边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德州农工大学孔子学院快速发展,有力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和人文交流。“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秘书处常设学校,联合全球52家主要涉海科教机构及国际学术组织共同签署了《未来海洋青岛共识》,代表国家在全球海洋科教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基本经验其一,坚持开放办学,走国际化发展道路,逐步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国际化办学理念,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国际化发展环境中,以服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科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动力,推动建立“学校统筹,学科导向,分类支持,激励引导,院系主体”长效工作机制,助力学校“985工程”、“211工程”及协同创新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其二,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海洋特色,以优势学科为导向,着眼海洋研究全球一体化进行战略布局,把构建全球海洋科教协同创新平台与网络、代表国家在全球海洋教育领域争得地位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统筹,合力突破。(三)存在的不足针对建设研究型大学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学生的国际流动较少,教师参与国际重大研究计划、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有待提升,优势学科的学历留学生比例和质量有待大幅提高等。究其根本原因,资源配置不足,顶层谋划难以落地;考核与评估体系不完善,保障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院系主体为核心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二、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牢固树立开放办学和合作共赢理念,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土、世界标准,以服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科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动力,以提质增效和完善治理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