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胡同文化汪曾祺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王倩——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他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有机会经常接触北京的普通市民,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表现出来的文化心态。他多年从事民间文艺工作。在他笔下,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极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柔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1920-1998)胡同的由来:公元720年前,元大都(北京)制定了坊巷胡同制度。元代,北京的胡同较宽,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以小胡同为出入通道,于是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小胡同,如俗语言:“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同归于胡同。解题胡同:小巷,小街道。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胡同文化:既包括胡同这种建筑样式,又包括这种建筑影响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它是对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市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透视和概括。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胡同文化。2、把握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理清思路。3、品味平淡、朴素、口语化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语意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成语: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冷眼旁观)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安土重迁)对什么事情都采取一种忍受、不反抗的态度。(逆来顺受)阅读课文,借助有关的语句给每段作现成的概括,无法借助有关语句进行概括的说明理由。第1段:“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第2 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第3段:“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第4段:“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第5段:“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第6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第8段:“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