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不能只强调结论,。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学过牛顿第一定律,已经知道物体在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这只是一种理想情况,而生活中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仍存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对此学生肯定有疑问,从而能直接引出平衡力概念。而平衡力的判定及平衡条件才是本节课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平衡力的情况,反之根据受平衡力情况来推导物体所处的状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就达到目的了。学生容易凭感性认识判断,要通过生活中实例来让学生用理论分析,将知识再上升一个层次。三、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结论,这也是教学重点。再通过多举生活中实例来解决学生容易错误的二力平衡现象解释。然后利用二人小组讨论法将本节知识加深加固,得出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为平衡状态,用物体是否为平衡状态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3、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4、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用具:二力平衡演示器、两个钩码、细绳、一个小车、木板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提问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2:现象引入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分析它们受到的力。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二、。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介绍实验装置,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