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对电视时政新闻权威价值的挖掘-机电论文浅谈对电视时政新闻权威价值的挖掘 浅谈对电视时政新闻权威价值的挖掘毕延中(邹平县广播电影电视中心新闻部,山东邹平256200)在电脑、手机网络信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的“老大”地位岌岌可危,县级电视台的竞争态势则更为严峻。除了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还要承受上级媒体的收视压力,因为大多数观众看新闻都有自上而下的习惯,如果县级台时政新闻依然照本宣科,一板一眼,难免会让观众失去耐心。其实,县级台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信息,代表了党和政府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主张,集重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于一身。因此,如何将这一个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是县级台抢夺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也是需要迫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树立“大新闻”意识,兼顾时政民生一直以来,作为党政“喉舌”,时政新闻时刻体现主流声音,发布权威信息,却极易出现模式固定、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活动、会议、成就、典型人物、重大节日报道泛滥。而现如今,电视收视群体更具有思想性和选择性,需要的是更能体现民生味的时政新闻,做到权威性、贴切性、娱乐性等多种特点集聚。如果能够摆脱时政新闻仅仅是党委政府领导“自留地”的这一固有形象,从实际内容和表现方法上更多的聚焦民本需求,将会得到更多关注。而观众对时政新闻提不起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选的不好,这让本来关乎民生的新闻看起来只是政府在自说自话。只有调整报道角度,在党委、政府要传达的内容和观众感兴趣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才可以得到观众的关注。其实,时政新闻的关注点除了领导动态和活动报道,还可以是思想观念的冲击与突破、社会发展后各行业出现的新生产物、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喜人成就以及群众生活的实时动态等等,特别是找好结合点后,为观众提供更有效更具可看性的新闻,并集中时间、人员、力度进行报道,形成声势,使之成为舆论热点和新闻亮点,这样既能保持新闻节目的原有生命力,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关注了社会民生。以《邹平新闻》为例,前些年,这档地方时政新闻主要是围绕领导开展新闻报道,会议加活动,在时间允许时再配以部分主题报道,偶尔有一些民生新闻也仅仅局限于邻里纠纷、商场活动等不起眼的小事。近几年,《邹平新闻》大幅压缩时政新闻时长,以前一名县委常委参加的活动可能会用1分多钟来报道,而现在,如果没有实质内容,可能30秒都不到。栏目记者在采写时政活动稿件时也普遍以事件报道为主,选取事关经济、民生的内容前置报道,增强了新闻的可看性。在节目编排上,除了常规的时政报道外,金融、教育、卫生、婚姻登记等事关百姓生活的大民生类新闻内容明显增多,使得《邹平新闻》在本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关注。2调整角度、创新形式,体现时政新闻权威价值做电视新闻,报道角度至关重要,要重点选择“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进行报道,挖掘观众深层需求,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价值。除了在选择题材时要严格按照新闻价值来进行挑选以外,时政新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层次上,一定要有前瞻性,因为很多事件在它的始发阶段可能很难引起普通观众的主意,大家没有显示出强烈的需求,也没有在社会上形成热点、难点、焦点,其实这就是常说的隐性需求。所以,要保持时政新闻类栏目在电视新闻中的主体地位,就要高瞻远瞩,立意深远,聚焦前沿性问题,担当起“社会守望者”的角色。要创新报道形式,提升时政新闻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