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南京十二五智慧城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京十二五智慧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dlmus1 2019/2/24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京十二五智慧城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一、前言(一)规划背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是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2006年,我市在紧密跟踪世界智能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进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南京特色发展道路,完成了《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未来发展》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初步设想。2007年,在我市举办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高层论坛上,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随着“智慧地球”新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向前推进。2009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三个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智慧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将其作为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并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确立领先优势的关键战略举措。《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加快建设智慧创新、富裕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将打造“人文绿都、智慧南京”作为“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智慧南京”,推进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建成“无线城市”,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二)规划内容智慧城市,是网络宽带化、管理智能化、产业高端化和应用普及化的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本规划立足南京实际,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五年“智慧南京”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重点对我市未来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谋划,力求通过高水平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和制度设计,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成为引领“智慧南京”发展的行动纲领。(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是2011年-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四)规划依据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宁委发〔2009〕37号)7、《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10〕173号)8、《市政府关于推进市民卡项目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08〕200号)9、《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政务数据中心的意见》(宁政发〔2010〕65号)10、《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意见》(宁政发〔2010〕237号)11、《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宁委发〔2011〕36号)12、《关于以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宁委发〔2011〕39号)13、《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 二、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南京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个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的融合,积极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着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信息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信息化建设在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乡统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京成为国家“两化融合先行试验区”、“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通过“十一五”建设,南京市已建成以光缆为主体、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干线传输网络,规模、容量、技术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已建成拥有100多万公里光缆、500G出口链路的城域网。实现城区20M接入,农村8M全覆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