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触电伤害影响因素.doc

格式:doc   大小:1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触电伤害影响因素.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2/24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触电伤害影响因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触电伤害的影响因素(1)电压当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触电伤害危险性就增加。从安全用电方面考虑,一般把250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把250伏以下的电压称为低压。40伏以下的电压,由于其引起触电伤害的危险性很小,被称为安全电压,我国通常采用36伏、24伏和12伏为安全电压。但是,安全电压并不能经常保证绝对安全,当其它因素发生最不利的影响时(如人体电阻很小),即使安全电压也会引起触电伤害事故。(2)频率同一电压下电流频率不同,引起的触电伤害程度不同。频率为50-60Hz的工频电流造成的触电伤害最为严重。低于或高于上述频率范围时,危险性相应减小。2000Hz以上死亡危险性降低,造成的触电伤害主要是灼伤。25Hz以下,人体可以耐受较大的电流。据资料介绍,人体的感知电流,-,而在直流情况下则为5-7mA,使手部肌肉产生痉孪的电流,在50Hz交流情况下为5-7mA,而在直流情况下则为52-80mA。可见,直流情况下,人体耐受电流,比50Hz情况下大约增加5-10倍。(3)电流在同一频率下,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造成的触电伤害程度愈严重。据资料介绍,在工频下,通过人体的电流达1mA时,人手轻微颤抖,开始有触电感觉;电流达5mA时,手部肌肉开始发生痉孪;电流达10mA时,手指尖到手腕剧痛,手已难于摆脱带电体,但尚能摆脱;电流达20-25mA时,人体不能自主,完全无法摆脱带电体,而且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电流达50-80mA时,心室开始颤抖;电流达90-100mA时,产生呼吸麻痹;电流达100mA以上时,即能致人死亡。因此,有人把交流电10mA和直流电50mA称为安全电流,因为在此电流下,人体尚能摆脱带电体,不至于造成严重的触电伤害。(4)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相同频率的同值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造成的触电伤害程度愈严重。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心脏搏动周期。由此可见,在同样50mA电流通过人体的情况下,如果通电时间少于240毫秒,人体仅有感知反应;当通电时间为240-1500毫秒时,人体产生非致命的病理反应;当通电时间大于1500毫秒时,就有死亡的危险。由于电流和时间这两个因素必须结合起来考虑,因此不少科学家提出了能量极限理论。柯宾和布林克曼等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人体经受电击时的允许能量极限为50毫安·秒,即Q=It=50毫安·秒;美国的达尔基尔通过试验,以心室开始颤动作为人体触电伤害的限度,提出电击时间和电流的关系式为: I2t=·秒(5)人体电阻在带电体电压一定的情况下,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