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送别组诗.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送别组诗.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9/2/24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送别组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师:(板书“诗”)你们学过诗吗?(生答学过)(在“诗”前板书“组”字)“组诗”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一组诗歌。师:(在“组诗”前板书“送别”)“送别组诗”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师;是呀,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一首诗,今天啊,我们一堂课来尝试学****一组诗,一组写送别的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我们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赠汪伦)请大家自读这首诗,自己尝试解释它。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各自投入地读,然后各自尝试解释诗句。)师:谁来试一试?我最喜欢自信、勇敢的学生。生: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桃花潭的水啊,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高兴地)你真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了!谁再来试试。生:(小手举成一片,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又点了一位同学)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相送。桃花潭的水啊,你即使有千尺深,也抵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深呀!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学****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呢?生:“踏歌声”是什么意思?生:为什么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生: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师:苏州的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想念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生埋头默读,陷入沉思,然后窃窃议论)生:(疑惑地)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生:(大声地)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侯才送呢?师:(极度高兴地)这两位小朋友多聪明,多能干呀,提出两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按常理送人应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比较难过,他们发现了诗上写的与生活实际不同。下面请你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生:李白怕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了,破费钱财买礼品送自己,因此不告诉汪伦悄悄地走了。汪伦回家寻不见李白,向邻居打听才知李白走了,急急忙忙地赶到桃花潭边相送。生:李白和汪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生:汪伦去买酒了,李白接到家书,需要立即回家,来不及和汪伦告别,就在桌上留下纸条。汪伦回家后发现纸条,急忙赶到潭边相送。生:我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和汪伦情投意合,可能汪伦已在家门口送别李白。但李白走后,汪伦觉得这样不足以表达对李白的一片深情,于是又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师:(赞叹道)真了不起。你们想象得合情合理,说得有理有据。看来想象是学****诗歌的一个好方法。那你们说一说汪伦为什么踏歌相送呢?生:我认为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生:(自信地)我认为李白是豪放的人,他不希望朋友分别十分伤感。而汪伦因为十分了解李白,于是针对李白特点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李白听到汪伦踏歌来送,极为感动,觉得汪伦真是了解自己,是自己的知音。因此,跳上岸去迎接汪伦,握着汪伦的双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执笔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古佳句。师:(拍案叫绝)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