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大四小学期论文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
学号:
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迁移、转化、成云和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产生降雨的综合过程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H2SO4和HNO3,两者占总酸量的 90%以上。我国酸雨中H2SO4占绝大多数,其含量是HNO3的10倍。这表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由SO2造成的。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还使许多气态物质或固态物质进入大气,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大气颗粒物等变成酸反应的催化剂,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O3和H2O2等,又是使SO2氧化的氧化剂。
酸雨中的硫是否都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以我国酸雨最严重的贵州省中部地区为例,其酸雨中的硫至少有5种来源:燃煤释放的气态SO2、大气颗粒物、生物活动释放的天然挥发性硫化物、临近省份传输来的含硫气溶胶,以及由海洋暖湿气流带来的溅出物。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有资料表明,目前出现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在欧洲、北美和我国,而且,酸雨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也不断加深。
 (1)酸雨与建筑、文物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的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受损。科学家收集许多被酸雨毁坏的石灰石和大理石建筑材料,分析发现样品中碳酸盐的颗粒中总是嵌人硫酸钙晶体。硫从哪里来的?专家们认为与酸雨有关。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硫酸钙)重庆市 1956年建成的重庆体育馆,由于酸雨腐蚀,石子外露,深达1cm之多。按时间估计, mm,十分惊人。这种水泥栏杆石子外露现象,在路旁电线杆上也每每出现。
酸雨能使文物面目皆非。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酸碱中和反应,导致被腐蚀。南方某地,有一块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50年前字迹尚清晰,现在已一片模糊。这说明此事与近40至50年间的该地的酸雨现象有关。上海市嘉定城中明代万历年间的古代建筑金沙塔,在酸雨产生的“水滴石穿”的腐蚀作用下,表面层日益灰暗,更显颓废。嘉定名园秋霞圃、江龙潭、古建筑十年内粉刷油漆多次,不久又暗淡无光,使游人摇头而去。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卢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
(2)酸雨与森林
酸雨会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H ,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叶片与酸雨接触的时间越长,受到的损害越严重。野外调查表明,,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