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联格律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比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联系。上下联内容的关系大致分为两种: 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另外,上下联内容之间还存在各种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连贯、递进、假设、条件、转折、选择、因果、目的等。具体内容参见有关文献。内容相关特例之一:无情对“无情对”的基本规则是: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有关“无情对”的更多知识,另见《关于无情对》,此处仅举数例,供联友玩味。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纵”“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休”“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同观日月异想天开因春倦鸟独啼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可见,“无情对”几乎完全在内容相关的范围之外,因其诙谐有趣,且自古有之,早为大众喜闻乐见,姑且纳入“特例”。内容相关特例之二:分咏格诗钟分咏格诗钟的基本规则: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有关诗钟的专门知识另见《闲话诗钟》和《诗钟与对联》。本文仅举数例: 杨贵妃?近视眼: 面前但觉乾坤小掌上犹嫌体态肥杨贵妃?煤: 秋宵牛女长生殿故国君王万岁山感冒?排队: 但有后先无少长最难调理是炎凉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内容相关禁忌:同义相对(合掌) 同义相对又称“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某些情况下,使用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如: 心色皆空成正道根尘俱彻证圆通此联上下联联义颇为接近,但终究不是同义。词性相当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二、词性相当的规则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以下规则宽严有别,对联写作及评选中应以联意为主活用规则。(一)“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二)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三)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日月风雨等) (年节朝夕等) (山风江河等) (楼台门户等) (草木桃李等) (鸡鸟凤鹤等) (狼虎象马等) (蛇鱼蚁蝗等) (茶酒莱肴等) (盆杯壶盏等) (笔墨纸砚等) (衣冠巾带等) (身心手足等) (道德才情等) (父子兄弟等) (金银玉珠等) (弓箭刀剑等) (诗词书画等) (经典史册等) (智愚苦乐等) (四)邻类对应规则邻类对应,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