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毕业论文·佛诗.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毕业论文·佛诗.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2/25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毕业论文·佛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类号密级UDC编号10486武汉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佛经偈颂与禅诗解理方式的嬗变研究生姓名:魏鸿雁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陈顺智教授学科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史2006年11月1日TheevolutionofreasonsthingsoutwayforBuddhistliterature’sGathaandtheBuddhapoemWeiHongyan郑重声明本人的学术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学位论文作者:2006年11月1日中文摘要佛诗在中国的发展大约经过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喻禅、解禅、悟禅。随着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的交融,佛诗的解理方式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汉末至梁朝是佛诗发展的早期阶段。这时佛经的偈颂在解理方式上多用譬喻,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事物来比喻深刻的佛理。自南朝达摩禅师传道至禅宗“一花开五叶”为第二阶段,“不二法门”、“对法”观念被引入诗歌,形成偈颂的逻辑性阐释结构,辨证色彩浓厚,理性因素得到强化。第三个阶段主要是禅宗七代以后,禅宗主张通过“顿悟”达到禅境,悟禅成为禅诗的主要解理方式。文人和诗僧的悟禅诗的出现,提高了佛诗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影响了中国哲理诗的发展。佛诗发展和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是诗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关键词:偈颂;解理方式;解禅;悟禅AbstractTheBuddhapoemprobablypassedthroughthreemaindevelopmentphasesinChina'sdevelopment:theanalogyofDhyana,theanalysisofDhyana,,culturalblending,,eptedandunderstondmanilybymultipurposemetaphor,"Buerfanmen"(不二法门),Inthistime,theZenBuddhismhasreachedtotheZenconditionby"prehension",ithasenhancedthecharmoftheBuddhapoem,,:Gatha;reasonsthingsoutway;theanalysisofDhyana;prehensionofDhyana目录中文摘要………………………………………………………………………………ⅠABSTRACT………………………………………………………………………………Ⅱ引言……………………………………………………………………………………1喻禅:佛理与物理的分离…………………………………………………2第一节《法句经》偈颂的质实解理方式…………………………………………2第二节早期汉译佛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