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多层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民用建筑中约占90%以上,在整个建筑业中约占80%。传统的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连接。楼板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和其他构件亦多用预制装配构件。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7000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度、11度区的123栋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天津市8度区经7度设防的通用住宅震害统计(%)(%)、倒塌1、全部倒塌: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2、上部倒塌: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3、局部倒塌: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裂缝由于砌体抗剪承载力不足,常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1、“X”形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横墙、房屋两端的山墙、纵墙及窗间墙。2、水平裂缝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3、竖向裂缝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三、其它破坏1、楼梯间破坏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原因是: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空间刚度较小;墙体有削弱等;2、房屋附属物由于“鞭端效应”,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等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房屋附属物在6度区有所破坏,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3、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预制板楼(屋)盖由于其整体性较差、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如果地面运动很强烈时,由于墙体的错位与倒塌,常引起楼板、楼盖掉落。当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时,也时常造成楼板、楼盖掉落。1、结构的承重方案:优先采用横墙较多的横墙承重方案,或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不宜采用纵墙承重方案。2、结构的平、立面布置:房屋平面布置宜为规则、均匀、对称;房屋立面布置宜为规则、均匀、连续、无突变;墙体布置宜对称、均匀、对齐拉通,且墙体宜等宽;、等厚布置墙体单向布置墙体不均匀布置墙体上下连续均匀墙体不连续墙体不·均匀3、防震缝布置: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震缝可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均匀对称的结构。应在房屋高度差距较大处、平面形状有较大变化处、结构质量刚度分布有较大差异处设置防震缝;缝宽依据房屋高度确定,一般为100mm(设计中应尽量不设置防震缝)。4、楼梯间布置:楼梯间宜布置在结构的中部、一般不布置在结构的端部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的布置:其布置不应削弱房屋的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及出墙的烟囱6、挑檐的布置: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层数。,当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房屋的破坏程度与其高度(层数)成正比;,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房屋类别·墙体厚度(mm)烈度6789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