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计量经济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6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计量经济学论文.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2/25 文件大小:1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计量经济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姓名:班级:学号:2008【摘要】本文 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88年至2007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三者均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思考研究的目的要求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②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③物价水平。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④税收政策因素。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是非常大。因此,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另外,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难以量化,而且从数据上看,1985年以后财税体制改革对税收增长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暂不考虑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的影响二、模型设定(一)理论综述1978年~1981年,计划经济体制延续格局下中国税收理论的发展与变化。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政治路线,正确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在税收思想意识上和理论研究上全面开始拨乱反正;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理论与目标模式。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鼓励客商及其公司投资设厂或与中方合资设厂、兴办企业和其他工业,并在税收、金融、土地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予以适当的优惠条件。在经济特区内,将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和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并存的综合企业、综合体制。1981年~1984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格局下中国税收理论的发展与变化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32年历史经验教训时,写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具体阐述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内涵:“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统一计划划出一定的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1984年~1993年,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框架下,中国税收理论的发展与变化198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