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3、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了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4、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5、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答:“黑云”中的“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中的“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胭脂”“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6、《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答: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极为形象传神。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夜和两个角度,用了词语来描写战斗的激烈。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分析。答:这联诗句从军营号角和战士流血这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这里指边塞土地的颜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激战中的边塞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雁门太守行》抒发了作者对出征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抗击外来侵略的赞颂之情。9、说说“易水”的表达含义。答:“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