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学生管理也向形式多样化发展。关键词:思想状况;思想政治;因素;大学生教育;管理;多样化 0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迅速提高,但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这其中就包括正处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认真探索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管理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立场不坚定;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但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从价值观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大学生追求更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获取知识只是为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做铺垫。合理的利己主义,逐渐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缺失,守法护法意识淡薄。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普遍不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德修养。一些学生不肯吃苦,劳动意识淡漠,不以克己、勤俭、吃苦、谦虚等为美德。缺乏自觉主动的劳动意识;毕业择业时眼高手低,没有好待遇的工作不愿意去选择;不想付出得回报。是非观念差、对法律理解肤浅,缺少自我控制。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本因素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从有意识开始,慢慢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观念的产生和性格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可能好动,喜欢交友、聊天、运动等等;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能喜欢一个人学习,不愿与人交往,不善与人沟通,这些性格的养成会使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思维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疾病的产生、表现多数是在大学期间,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个体性格怪癖和思想扭曲综合在一起产生的。而大学生自身控制范围内的如惰性、不上进、意识薄弱等都会让自己的思想状态发生变化。外在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