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蜜蜂的寓言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为什么呢?1929年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通过一则寓言发现了“节俭的错误”。1936年,他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无论需求量有多大,经济制度均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换句话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引言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是怎样决定的?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4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含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关于凯恩斯理论SayJean-Baptiste,1766—1832,法国经济学家,他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生产、分配和消费),三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学说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SupplyCreatesitsOwnDemand)。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以外,其余部分总是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了对于其他产品的需求。结论:所有商品都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的;部分产品过剩是由于其他产品生产不足。萨伊定律(Say’sLawofMarket)假设:(1)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家庭、企业两个部门;(2)企业投资是自主的,不随着产量和利率而变动;(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短期内的价格粘性);(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NP、NI、PI、DPI都相等。§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在假设条件下,经济社会的产量(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分析:如果生产(供给)超过了需求,企业所不愿意有的过多的存货(非意愿存货)就会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反之亦然。讨论:二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两部门经济的均衡(1)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