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享经济》(robinchase)女士的《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为我们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带来许多前沿性的启发。蔡斯女士被称为共享经济鼻祖,是Zipcar等共享公司的创始人,参与大量政策咨询,是《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共享经济》是一本介绍“人人共享模式”的书。蔡斯女士将自己创办共享经济企业的经历与自己多年来对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写作了本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炼出人人共享模式的三大基础:过剩产能,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各用一章介绍这三个方面,最后用一章概括了人人共享模式的影响。第二部分,分别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相关的商业运作、政策规制和企业变革。第三部分,讨论了人人共享模式的融资问题与环境问题。《共享经济》在以下几个主题上的创新,对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启发性:1、如何正确看待共享与公有、私有的关系:树立“使用而非拥有”的新理念共享是指“使用而非拥有”,这是所有共享经济主张中共有的内核。这里的共享特指转移使用权(access),但不转移支配权(ownership),拥有者与使用者按一定合约共同分享剩余。Ownership被多数人习惯地称为所有权。实际上,当所有权是指产权(propertyright)时,Ownership仅仅是指所有权中的支配权,与之相对还有使用权。例如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就把所有权区分为支配权与使用权。蔡斯女士将这种产权区分归结为“拥有资产”与“租借资产”(租就是使用费)的区分。这里的共享,与公有私有不在一个层面之上。公有与私有,指的都是ownership。无论公有还是私有,并不影响使用权是否转移。例如,中国农村改革中,土地的支配权归国家、集体,但使用权可以转移给农民。农民对土地就是“使用而非拥有”。可见“使用而非拥有”非公非私,既可以公有私用,也可以私有公用。对互联网来说,它主要表现为平台拥有,大众使用。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互联网形式实行“使用而非拥有”,突出优势在于蔡斯女士说的“让分享变得更容易”,具体到Zipcar案例上,“使8个1小时租赁和一个8小时租赁所需的成本相同”。共享模式在互联网实践中往往指产品免费(不售卖),而服务收费(即按“使用”收费)。针对生活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消费;针对生产资料时,共享经济指协同经济(即蔡斯所称CollaborativeEconomy)。协同经济不按拥有分成,而按使用分成。互联网特殊在,可以进一步按使用效果分成。例如,苹果商城模式实行三七分成,APP使用苹果的生产资料免费,APP向最终用户收费;只有APP使用有效果时,苹果才与APP们分成,从而间接向最终用户收费。以“使用而非拥有”作为共享发展理念,需要重新重视对分成制的研究。互联网实践表明,“使用而非拥有”模式是化解普遍服务与商业竞争矛盾,统一先富与共富关系,使共享发展理念落地的有效形式。2、如何以公平带动效率:促进共享发展的资源配置与利益协调首先,将环境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以绿色理念支持共享发展。纵观全书,蔡斯女士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隐含的观点是,即使过剩产能可以使眼前效率最大化,但由于环境限制,是不可持续因此不可取的。反对资源浪费,符合节约的文化。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看,也有积极意义。这提出一个理论问题,支配权从古罗马法到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