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第五节 激励.doc

格式:doc   大小:741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节 激励.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27 文件大小:7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节 激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需要、动机与行为(P47)二、激励机制(P51)三、激励理论P229(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型激励理论:从人的需要的内容出发)1、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2、阿德福(Alderfer)的ERG理论(1969)3、赫兹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1959)(P232)4、麦克利兰(Me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1964)P243(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与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式P237、P2452、公平理论P2393、目标设置理论(补充)(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强化理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1956)P2412、挫折理论(补充)四、提高激励有效性的若干原则(补充)(注意补充P杨忠108激励理论在这个文化背景下的综合运用)、评估、修正现代组织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利用其拥有的资源,而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主要是人、财、物和信息四大要素。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组织,人都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一个企业而言,不管其战略决策如何正确,技术设备如何先进,财力多么雄厚,不处理好人的因素,企业就不可能成功,因为财、物、信息等资源都必须依赖“人”的操作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人们早就能较为精确地预测、计划和控制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而对人力资源,特别是人的潜能,至今尚无法准确的预测、计划和控制。因此,激励就成为管理中最关键、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激发人才的潜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现代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员工绩效问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企业留不住人才,有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于“吸引人,激励人,留住人,发展人”。面对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竞争和企业本身的绩效问题,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迫切需要研究的任务,先从激励谈起。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弗朗西斯()如何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的主题。一、需要、动机与行为(P47)人的行为通常是怎么出现的?人的行为往往是由某种未满足的需要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引发动机而产生的。这里三者的关系是:激励行为源于员工的动机,而动机则源于内在的需要。可见,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的要求,首先要找出员工的需要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当的刺激以引导员工的行为。(一)概念1、行为P48行为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直接行动。行为科学家认为,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窜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源于个体的生物本能,还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心理学家卢因融合各派理论之长,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于1951年提出了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ƒ(P·E)。其中,B=行为,P=个人,E=环境,ƒ=函数关系。根据卢因的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2、需要(原动力)P48需要是一种未被满足的心理状态,指个体在某种重要而有用或必不可少的事物(目标)缺失或被剥夺时的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需要是怎么产生的?通常,除极少数需要是先天性、本能性的无意识的固有倾向外,大多数需要,尤其是在组织背景下的需要,是后天性的,是外界环境诱发的,是从实践中学****领悟来的。因此,需要是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3、动机(直接动力)P49动机(motive)是原意是引起动作,是驱动人的行动的直接动力。指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是行为的内部驱动力。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需要与动机的关系:①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②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需要强烈到一定程度,产生满足需要的愿望;二是需要对象(目标)的确定。可以说,动机是内在的愿望和外部具体对象(诱因条件)建立心理联系时产生的。首先,需要强度在某种水平以上,才可能成为动机并引发行为。当人产生的需要处于萌芽状态时,它以不明显的、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的意识之中,产生不安之感,这时人的需要以意向的形式存在着;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就产生一种紧张的状态,人也明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