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上海交通大学陈茜绪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认识思考问题:1、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2、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一、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1、思想:指对一定的认知对象的认识。认知对象包括:自然社会人的意识(人的思维、情感、行为、欲望等)认识包括:感性认识:是对认知对象的感官、感觉层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认知对象的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2、道德: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与“德”通常含有道德原则与道德品质的内容。(1)关于“道”中国古代典籍认为:“道”原义为道路,后引申为规律、必然、合理、正当、理想、方法等。从伦理学意义上讲:“道”指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2)关于“德”中国古代典籍认为:“德”原义为按礼法行事有所得,后引申为情感品德修养等。从伦理学意义上讲:“德”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道”与“德”含有道德原则与道德品质的内容;指人类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3、修养修——修整、修炼等养——培养、养成等修养:指人们经过学习、修炼和实践所形成的社会化。***如何理解“修身养性”这个词语?二、什么是法律1、法律:法律通常是指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的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来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同一性1、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在于人类的群体性生活样式对秩序性的必然要求。2、道德和法律是人类在对自身生存状态的(个体与社会)本质性、规律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理性的、智慧的创造。3、道德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共同发挥作用。(二)差异性1、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2、法律为道德价值提供保障。四、当今中国道德和法治建设的价值指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价值目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的价值目标——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五、《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1、课程学习的意义1)微观: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把握生活和创造生活。2)宏观: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