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关键词】流动采血青岛市自《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血站的服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流动采血车每天开上街头,停靠在商场或人群密集的地方,迎接来自各地的献血者。笔者于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对流动采血车上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青岛市台东采血点XX年共有11603人参加无偿献血,年龄18~55周岁,所有献血者均按卫生部标准要求,经咨询、体检合格后方可献血。收集125例出现献血反应者资料分析产生反应原因。 :献血者取坐位,在采血车上开放式采血。用山东省威海市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出品的ACD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结果按献血次数将献血者分为两组,其献血反应原因见表1。表1献血反应原因统计表讨论正常人可以承受400ml的采血量,而无任何的反应,只有少数的人在献血后发生了献血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重要因素,多见于初次献血者或非医疗单位工作者。他们往往对陌生的献血环境存在恐惧心理,对相关的献血知识不了解,思想顾虑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1]。精神紧张为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献血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献血等,引起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下降而发生反应;也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晕厥,严重者可出现惊厥。另外环境因素和气候也可引起献血反应,如人员拥挤、操作场地小、条件简陋、空气污浊、车外环境嘈杂、车内密不透风、气温较高、时间紧、等候时间长等。护理措施预防采血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衣帽整洁,挂牌上岗,主动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献血者,耐心解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鼓励和关心初次献血者。对于反复献血的人,同样需要给予信心,使献血者消除紧张情绪,愉快地接受献血。如献血者感到饥饿,可嘱献血者先吃一些较清淡的食物,稍作休息后,再进行采血,以减少低血糖反应。针对流动采血车上空间小、环境差等特点,每天清洁采血车桌面、地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休息区应整洁舒适,保持车内温度℃。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放松精神,采血人员用鼓励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解释工作,或播放音乐、分散其注意力,使献血者有一种安全与信任感,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人际工作环境。另外采血车工作人员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一针率应达%以上,以减少献血者出现皮下瘀血和血肿等轻度的献血反应。采血过程中一方面应密切观察献血者的反应,一方面应亲切与献血者交谈,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采血完毕后,献血者必须有20min左右的休息时间,以保证身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