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俄语地名的文化寓意及其社会功能摘要:地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一个词汇,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地名的这一特征早就被学者所关注,他们创造出了一部分寓意深刻且广为流传的包含地名的成语,而这些都成为了本民族的精华。可以说俄语地名不仅有丰厚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凸现一定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地名文化寓意社会功能地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一个词汇,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从宏观的角度将地名对地名这一概念作出了的规范性概括:“地名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的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名称”。本文将以广义成语为例对俄语地名的文化寓意及其社会功能进行阐述。一、俄语地名的文化寓意地名,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简单的地理名称,其实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植根于本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而且具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很早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他们概括出了一部分寓意深刻而且广为流传的与地名有关的成语。例如:俄语中的“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ет.”(鼻子底下有嘴),“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вТурунеездят.”(多此一举)等。这些成语、谚语和俗语浓缩了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闪烁着俄罗斯人民思想的智慧和语言艺术的光彩。本文将以包含“Москва”的成语为例对俄语地名文化进行阐述。 1.“Москваслезамневери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这则成语曾经是一部电影的名称,当时此部电影轰动了整个莫斯科,同时也深受中国和世界人民喜爱。但我们不禁会想:莫斯科同眼泪有什么关系,莫斯科为什么不相信眼泪?这正是“Москва”这一地名的文化伴随意义所在。在这里,它不仅指俄罗斯首都,而且还是“俄罗斯政府”的代名词。这则成语产生于16世纪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1530-1584)执政时,当时官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在交纳赋税和服兵役等问题上,各阶层民众议论不休。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少人到莫斯科请愿,他们双眼噙着泪水,请求沙皇断定是非,造福于民,但请愿遭到拒绝,最后也不了了之。有一次,沙皇伊凡雷帝在宫廷附近的村镇小憩,普斯科夫等请愿者得知后马上赶到那里向沙皇慷慨陈词,不料伊凡雷帝大发雷霆,下令逮捕这些请愿者,并对他们施以酷刑……就这样,以普斯科夫为首的请愿者们伤痕累累,空手而归。然而,这却使人民对沙皇更为不满,请愿者们用血的代价悟出了沉痛教训:眼泪无济于事,俄罗斯当局是不会相信眼泪的。此后,人们遇到愿望得不到同情时,就用这句话来表示其中的不满。 2.“Москванесразустроилась.”(莫斯科不是一朝一夕建起来的) 莫斯科作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经历数次的战争洗礼。如:1648年的莫斯科“食盐暴动”;1662年的莫斯科“铜钱暴动”;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莫斯科在大火中焚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БитваподМосквой)等等。因此,莫斯科不止一次被烧毁,但又一次次从废墟中站起来,并且更加坚强,更加壮大。成语“Москванесразустроилась.”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二、俄语地名的社会功能俄语地名不仅有丰厚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在日常生活和言语交际中凸现一定的社会功能。如: ,即表示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