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文档名称:

wc成都三道河除臭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984KB   页数:10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wc成都三道河除臭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nnejja93 2019/2/28 文件大小:9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wc成都三道河除臭工程初步设计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市三道河除臭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北京大地绿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目录1概述 42工艺方案设计 (除臭规模) 33环境效益 ,由于沿岸有小区、医院、宾馆等,大多建筑紧邻河岸,导致一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河内,且长时间没有清淤。目前水质污染严重,河岸两侧恶臭,河道内寸草不生,水生动物、植物完全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消失。,能自我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洁净。当人类的污染物超标排放时,往往会大大超过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使水体特别是底层水体严重缺氧,极大地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硝化细菌)的活性。在缺氧状态下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对落入水底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甲烷、氨等有害气体,释放臭气并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甚至绝迹。硫化氢又与水中的铁反应,生成硫化铁使水体发黑。得不到及时分解的有机物沉积在水底,形成黑色淤泥,并发出恶臭。复合微生物菌剂是采用微生物工程技术,从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芽孢杆菌类中,经认真筛选出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的新型微生物菌剂。除臭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通过人工强化技术,将微生物菌群一次性引入到河道水体内,在水体内的生物载体上逐渐形成生物菌群,利用微生物菌群的新陈代谢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使之转化成为稳定的无害化物质,达到净化水质、除臭之目的。(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2)遵照国家对环境及空气质量的总体要求,实现水污染与环境协调发展;减少排放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维护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总体要求。(3)选用安全可靠的微生物除臭菌剂,确保臭气治理效果良好,经济合理性和操作简便可靠。(4)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按照区域不同浓度的恶臭气体的不同情况和治理需求,采用与之相应的臭气治理工艺,在确保实现治理目标的同时,以降低臭气治理系统综合运行费用和节约能耗,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为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实现目标。(5)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选用质量好的菌剂、效率高的知名品牌设备,保证关键设备留有备用率。(6)努力提高和保证供电、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使管理方便、运行稳定、操作简便。,从臭气的产生过程及释放过程两个环节对臭气进行降解,从而减少恶臭气体的释放,改善河道周围的环境及空气质量。(1)菌剂使用原则污染气体的直排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除臭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周围的空气质量及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菌剂的使用尽可能让其发挥最大的除臭效果。(2)管道选择及布置原则使用耐腐蚀特性好的材料,装置结构材料、管道材料、水泵等设备均需要满足耐腐蚀要求。管道布置合理,距离最短,尽可能减小管径。(3)成本控制原则减少设备的投入及运行维护成本,节能降耗。(1)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剂的特点微生物菌剂的主要成分:乳酸菌类,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丝状真菌共5大类有益菌群。产品剂型:液体制剂活菌数:≥×109cfu/g产品特点:快速除臭、使用方便;菌种繁殖快、活性强。执行标准:Q/CPYKL001-2007PH值:——(2)复合微生物除臭系统工艺原理①水体中投加微生物菌剂的除臭机理通过在系统内投加强化除臭菌剂后首先将部分水溶液中恶臭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即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恶臭成分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在污水中得以去除,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了臭气的产生和释放。②复合微生物喷雾除臭原理通过喷洒稀释后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