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18 江夏——王勇、洪国强.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8 江夏——王勇、洪国强.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3/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8 江夏——王勇、洪国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王勇洪国强关键词:信息技术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简单介绍了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开展情况,着重讨论了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农村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根据我们的教学体会对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与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讨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方式。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自1982年将中小学计算机课作为选修课进行实验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校数已达到6万所;每年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中小学生已超过1000万名;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络和以简单局域网为基础的电子教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部分专家起草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专家小组对实施规划目标提出了初步设想,即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2001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2003年新学年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初中基本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城市的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他地区的初级中学从2005年新学年开始基本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小学从2005年新学年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他地区的小学从2010年新学年开始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比例很大,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我国现有中小学校69万多所,中小学在校生2亿多人。其中约有70%的学生在农村学校完成基础教育,由于建国以来各方面的原因,国家虽然在基础教育上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但农村教育水平仍然未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广大农村学生文化水平,信息素养普遍偏低,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速度,阻碍了农村向现代化、向小康水平迈进的步伐。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状况,必须利用现在的机遇,,使农村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有一些非常好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但这些不一定能直接在农村中学得到有效的应用。这是因为:1、从地区差异看,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好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在许多农村学校由于资金不足,学校信息技术设施配备不全,更新缓慢。有些学校没有机房,有的虽有,但多是几个人一台计算机一起上课,还有的是无盘计算机网(NOVELL,WIN2000终端网等);2、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