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何重建——命理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何重建——命理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何重建——命理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0年底,梁湘润老师到上海、浙江,在有幸得到梁师在命理学上的耳提面命同时,梁师多次提出:命理学正站在新的六十年周期的起点上,并就此与我进行探讨。陆致极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命理学史论》中指出:梁湘润先生“关于传统命理学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禄命、命相行业,有着随着大环境、生活形态的变移,而出现周期性的交替。”他引用了梁师在《细说子平六十年》中的一段话:所谓“周期”,是指有三个周期:一、大周期,平均为三百年,这是“人、事、理”之大转移。   譬如:人物,由宋、元时代之郭璞、邵康节等等,转移到明代之醉醒子、张神峰,再转移至清末明初之余春台,徐乐吾;   事理,由宋末元初的“两头钳”,转移至明初之“纳音五行”,再转移至清末明初之“天干调候”;   其中自然“淘汰”时间,平均皆为三百年左右。   梁师认为,命理学领域的发展历史中,能够通过大周期的人,不超过五位:张神峰、万育吾、任铁樵、沈孝瞻。   二、中周期,平均期限为六十年,这是指“理存人亡”。   梁师认为,任何一首学、术,都是有“人”在作业弘扬。一本《三命通会》,四百年来,可以一字不易,而每一代的宗师,解释运用的方式,并不完全一样。   任何一位禄命宗师的影响,很难超过六十年。能有三十年之盛誉,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民国以来,命书之出版,不可谓之不多,但能够通过“中周期”的,,只有寥寥一、二本而已。而能够通过中周期的,唯有徐乐吾一人。徐乐吾,1886—1949,《穷通宝鉴》(拦江网)的作者,“调候用神”的“开山鼻祖”。   三、小周期,平均是二十年,这属于“当代禄命”。   梁师在列举一当代一批命理学家的名字之后指出,这些先后出现的人物,“可以许之为一时之选,不过都只在小周期之中。”   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当代命理学界所谓“大师”层出不穷,此起彼伏,其中也有“红极一时”者,但其影响,不会超过20年左右的小周期。     也许是巧合,徐乐吾前辈1949年仙逝,而梁湘润老师正是1949年到台湾发展的。1949年以来,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命理文化在台湾得到完好的保留和发展,因缘聚会,梁湘润老师得以在此后的六十年“中周期”中,成为这个领域的泰斗宗师,“扛旗人物”。   我个人私下认为,梁湘润老师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两岸命理学界深陷“用神”圈子,而难以自拔的时候,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命理学的发展历史,提出必须跳出在前一个六十年“中周期”中形成的“用神”概念的束缚,重新认识清代以前历代命理学经验。   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清代雍、乾以前命理学代表性著作进行发掘、整理,注释、评论,并对其中一部分,作了白话讲解工作,并表述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之中。   在实践方面,他总结历史经验,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命理学操作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命理学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可。   正如梁老师自己所说:“命理自清代以来,文人力主‘中和、调候、扶抑’之一说。这一种推理,当然是有宏观世界的相当成就。然而,经过二百年来的演变,这一种为良好的法则,遭遇到历代以来每一个阶段之循环过程之相同现象,就是达到‘瓶颈’的困惑。。。。。。所以希望在清代雍、乾年间之前的法则,是不是尚有些什么法则,可以弥补这一些缺点的方式。”(《命略本纪》P104)   1949年至今,又是一个六十年的“中周期”过去了,相信能够通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