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代诗仙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字号。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他的诗歌风格“”。杜甫曾说“”。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李杜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豪放飘逸诗仙李白走近作者李白(701--762)李白的诗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原籍陇西(今甘肃)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生平李白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开元五年(717)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读书、写作、学剑、任侠、访道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迁家山东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待诏翰林,两年后,天宝三载(744)春,上书求还山,玄宗赐金遣之。(相传玄宗赐李白金牌:“敕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消遥落托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又赐黄金千两,锦袍玉带,金鞍龙马,从者二十人。又赐金花二朵,御酒三杯。)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许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元·辛文房《唐才子传》)4、四十四到五十五岁——十载漫游时期与杜甫相识,后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又到齐鲁,金陵等地。——报国蒙冤时期天宝十四载(755)11月,安史之乱爆发。因从永王璘系浔阳狱,后长流夜郎(今贵州)。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今属安徽)族叔李阳冰家。李白思想的复杂性1、天才:才思敏捷,斗酒诗百篇。2、狂放:谪仙、诗仙、酒仙。平交王侯。苏轼说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3、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以布衣为皇帝召见。4、世界观复杂:入世、隐逸、求仙、任侠集于一身。非凡的天才,非凡的性格,非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