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鬓毛衰”的“衰”的读法.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鬓毛衰”的“衰”的读法.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3/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鬓毛衰”的“衰”的读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鬓毛衰”的“衰”的读法2008-11-2616:46:52|  分类:拼音阅读97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怎么现在小学二年级课本上标的是“shuāi”?有了新的解释了吗?请教各位老师,谢谢!三百卷生:                哪来的新解释!只不过是用普通话读音来注音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这些字的读音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我们不能拿现代普通话来对待古诗文和典故中一些字的读音。查《新华字典》,“衰”读shuāi,其义为“事物转向微弱”,举例有“衰老”。“鬓毛衰”的“衰”读shuāi音是衰老义。读cuī音的“衰”是古汉语读音,其义有二:、等差、等次、等级。“缞”。“缞”是古时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粗麻布是发白的,所以“鬓毛衰”的“衰”读cuī用的是第二义,是从颜色上把花白的鬓毛形容为“衰”。“鬓毛衰”的“衰”读shuāi音,是直说人衰老了,完全说得通,但是修辞效果远远不如古音那么形象。至于《唐诗鉴赏辞典》解释为“cuī,疏落之意”,大概是根据语言环境形容老人鬓毛外形的吧。说“石径斜”的“斜”与普通话读音不同是为了押韵,恐怕不完全是吧。因为“斜”字的古音就一直读xiá。现在,学校学****的是国家推广的普通话,小学课本把一些古诗中的古汉语读音做普通话注音,是在执行国家宪法和《语言文字法》。另外是不是还有减轻学生负担的意思?可能有吧。    对于我们的小学生,还是应该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规范读音为准,也就是以课本为准。但是并不排斥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了解这些字的字音。这也是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着语文素养。如果学生现在问起,可以适当解说。是啊,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学古诗怎么能那么死抠古音呢?你抠了这个字读古音,那别的字呢?要是这样的话,恐怕就会像广东人和山西人在一块儿,用各自的方言读现代诗文,谁也听不懂。依法办教育,依照儿童的认识发展规律编教材,这是编教材的原则。这只是我的一点陋见,很想听听不同见解。诸君,您的看法呢?介绍一个资料在现行小学语文新教材古诗词中,凡涉及多种读音的字,往往不注古音而改注今音(普通话标准音)。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衰”字原读cuī,现改读shuāi),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斜”字原读xiá,现改读xié),北朝民歌《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野”字原读yǎ,现改读yě)。许多学生家长表示不理解。也有人反映,古诗词中某些字、词的古音读法,在多数知识分子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且目前的辞书、古诗词读本及语文教学参考书中,注古音和注今音的都有,没有统一的规范,真是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就这个问题,本人曾请教过有关语言专家,他们认为:应该用普通话(今音)读古诗词。语言学家苏培成教授的观点更为鲜明:“我们今天怎么去读古诗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普通话读。可是这样一来就变得不完全押韵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语言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后人无法左右,只得接受。”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