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话作文要和学生的经历结合,不能限制死,每周要做到学习爱护图书的训练,要有可看见的引导,方法不能太单一,要在上课中不停的积累总结方法,解读文本的能力要提高,认识程度有深浅,一定要研读到位,可参与跨越式微博网站学习,还要多看书,提升内在气质,阅读《第56号课堂》《儿童文学》《来吧,孩子》《我有友情要出租》。22团中学联片教研《画家和牧童》听课反思223团中学:崔素芳《画家和牧童》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6组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情感丰富,具有深刻内涵,而且非常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下是我听完教学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反思。赵老师和任老师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赵老师还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任老师让同桌之间交流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形式,画家还会说什么,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又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充分关注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任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明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赵老师从开课后在儿歌中复习字词,为了将学生带入的情境,引入文本学习之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欣赏画作,了解画家,为解读文本打好基础,总结课文后再次出示名人名画,深化主旨,与学生的情感认知产生共鸣,而我的导入却也只是蜻蜓点水,抓得不够落实,致使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预想的效果。以至课堂展现不够出彩。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更重视和落实朗读,对教材加强研究,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本节课的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探究求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两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你指我认、当小老师领读、猜猜找找、参加智慧乐园”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用原生态的自身感受,入情入境的读文,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2、对比感悟促深化: 上这节课的初衷缘于读文时的一种感动,不仅为戴嵩向牧童请教的虚心和从善如流感动,更为牧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敢所震撼。他的真诚勇敢、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所以在文本价值取向上我稍稍倾向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