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3/2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自周、秦以迄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至以后各朝均在此设置县以上的行政机构。1997年撤县设区。位置、沿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接蓝田,东邻渭南,西邻西安、三原、高陵,北至富平,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3个街道办事处,28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09°5′49″~109°27′50″,北纬34°16′49″~34°44′11″。南接蓝田县,距县城20公里;北接富平,至县城49公里;西北接连三原,距县城44公里;西接高陵,与县城相距21公里;东接渭南,距县城35公里;西南与西安市灞桥区为界,至县城区25公里。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全区现有耕地78万亩,土壤肥沃,土质优良,土壤以娄土、黄土性土和瘀土为主,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特产有石榴、柿子、核桃和相枣等。自然条件优越,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219天,。,。境内有临河、潼河、零河等10余条河流,渭河穿境而过。水利设施齐备,农田灌溉方便,,,,微灌面积1900亩。(2)地形地势南高北仰、中间低,境内有山、有塬、有川,以川为主,分为骊山丘陵区、渭河南黄土台塬区、山前冲积扇区和渭河冲积平原区四类。南部骊山最高处海拔1302米、城区海拔500米。(3),主要支流,北有石川河(含支流清河),南有零河、戏河、玉川河、沙河、五里河、临河(含支流潼河)、三里河、韩峪河。(4)气候特征西安属于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温暖少雨,夏季炎热降雨增多,秋季凉爽多淋雨,冬季寒冷干燥。℃,℃,极端最低气温-17℃,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