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中语言文字的弘扬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语言文字的力量,文字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语言文字就在我们身边。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又称国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又因其字正腔圆、音色优美,会使听的人入情入境。为使孩子从小学说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社会发展要求我们会讲普通话,使用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已成为全社会的紧迫要求。(2)现代科技要求普及普通话。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可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我们闽南地区不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低,不能给学生示范,弊端仍存在,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那么,如何搞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说普通话。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对教师来说,不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的语言艺术了。二、语言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一举多得,何乐不为?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可以贯穿在课文讲读的过程之中。例如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一文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写的字、句陶冶情操,以及体会作者对美丽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请几位学生有感情地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并让他们讲述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三、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学生在课堂中做得好,但是一到课外,他又把这一“神圣”的语言抛到九霄云外。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壁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四、对学生讲中犯错不要加以指责万事开头难,让学生马上适应人人都讲普通话可能做不到。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当孩子“咿呀”学语时,他的耳边充斥的就是父辈们标准的闽南话,因而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第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