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堂特色美食.doc

格式:doc   大小:2,31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堂特色美食.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3/2 文件大小:2.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堂特色美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堂特色美食(一)中堂腊肠、腊肉中堂腊肠、腊肉由我镇食品厂生产,从2001年开始生产至今已有7年历史。一直以来,中堂食品厂秉承严谨的生产工艺,以广大群众的大众化口味出发,选用上等的新鲜猪肉和上乘的配料精心制作而成,绝无添加任何色素、添加济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食品卫生和质量上都符合QS生产标准、认证的要求,并且在有二十几年制作腊肠、腊肉经验的老师傅监督下生产,非常适合广大群众的口味,是食用、送礼的佳品。广东腊肠名扬中外。其中数东莞腊肠最有特色。外形比一般腊肠粗,但长度不到二三厘米,像一个椭圆形肉球。它具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豉味入肉等特点。现在已远销到东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莞美食------腊肠的味道时间:2010-04-07点击:1146莞乡美食之腊肠“秋风起,食腊味”,粤语流行的一句话,随着天气渐凉,提起腊味莞人一定也不禁食指大动吧。为何有这种说法呢?这主要由于我们处于南方湿热天气,秋冬才干爽的气候也正好是腌制腊肠的好时机,手巧者自己操刀是一乐事,不过选择买现成的也明智。因为,东莞腊肠以其制作精良,口味独特早已名扬四海,甚至馋遍众多东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的远方食客。腊肠是莞乡走得远的美食,那是莞人的骄傲,也是莞人的智慧,总之怎么说也不过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次到上海交大学****学****期间拜访了馋宗大师沈宏非,他几番婉转提醒下,我“识趣”地带了几大包旗锋腊肠作为礼物赠予,沈老师解馋之余更答应来莞作客我在电台的美食节日,与我交流美食与人生之间的奥妙,在2007年前一天他如期赴约并到我家作客,正是秋冬时节,我当然少不了以沈老师“心头好”——腊肠再度赠送了。腊肠之源讲到腊味的历史就要追溯到秦末汉初时期。当时楚汉争霸,刘邦和楚霸王在中原黄河流域鏖战,彼此斗得不亦乐乎。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时士兵的主要肉食便是牛羊猪肉。在日夜急行军中,屠宰后而未食完的肉食容易变味,而且湿漉漉的样子,携带很不方便,后来一名军士发明用食盐腌制未食完的肉品,在太阳下晾晒、风干,发现这种肉干类制品不仅可以再行食用,而且肉香纯正、煮食容易,携带也方便。在秋冬季节,中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制作这种肉品尤为方便。这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腊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到了宋朝庆历年间,人们发现在猪小肠、羊小肠中装入肉粒、调味料后,再经晾晒,肉制品腊香浓郁、色泽诱人、入口爽脆,也可以存放多时而不变味,那无疑就是腊肠的邹形了,到现在,掐指算算,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东莞腊肠全球最棒东莞腊肠有“世界最好的腊肠”的美名,作为东莞人,这当然是自豪不已的事。东莞腊肠最大的特点就是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个头矮小,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于是他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开起专门店。传说归传说,不过其实腊肠的短小是另有蹊跷的,长的腊肠并不利于晾干,而短小的腊肠更有利于全方位受光受热,这是参观旗锋腊肠制作工场之时,入行已四十多年的陈荣基厂长一再强调的地方。美味源于精心的工艺对于莞人来说,腊肠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对于我来说,它更是无处不在的母爱。记得小时候,一枚腊肠事必是全家共同分享的,而母亲总是推搪说不爱吃,我和弟当然争